[发明专利]一种量子点膜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7363.7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7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陈冲;徐雍捷;李培源;徐良霞;孙书政;刘伟;唐海江;张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 11546 | 代理人: | 张华 |
地址: | 31504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点 增亮层 阻隔膜 薄膜领域 光学性能 棱镜结构 亮度表现 显示设备 光学膜 扩散层 辉度 胶层 能耗 | ||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薄膜领域,具体的为一种量子点膜。为了解决目前用于显示设备中的量子点膜的厚度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依次包括增亮层、第二阻隔膜、量子点胶层、第一阻隔膜和扩散层;所述增亮层包括棱镜结构。本发明提供的量子点膜具有厚度低和高亮度表现,可以解决现有量子点膜厚度高,辉度一般,使用能耗高的问题。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量子点膜在稳定性、光学性能方面与传统量子点膜效果相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薄膜领域,具体的为一种量子点膜。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在各个领域迅猛发展。量子点作为新型纳米材料的一种典型存在,其在光学显示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从量子点显像技术的出现,到OLED技术问世,广色域,高亮度概念将人类带入了一种更真实,更丰富的视觉体验。而量子点膜作为跟OLED具有同等效果,并且价格更低,生产简单,在量子点显像行业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代社会,显示及移动产品普遍追求超轻,超薄,低能耗的目标,量子点膜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超薄高亮的发展要求不可避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用于显示设备中的量子点膜的厚度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子点膜。本发明提供的量子点膜具有厚度低和高亮度表现,可以解决现有量子点膜厚度高,辉度一般,使用能耗高的问题。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量子点膜在稳定性、光学性能方面与传统量子点膜效果相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依次包括增亮层、第二阻隔膜、量子点胶层、第一阻隔膜和扩散层;所述增亮层包括棱镜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增亮层中棱镜结构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为圆角,所述顶角的角度为60-90度。
进一步的,所述顶角优选为60-75度。
进一步的,所述顶角最优选为60-65度。
进一步的,所述增亮层中棱镜结构的高度为10μm。
进一步的,所述增亮层包括胶黏剂,所述胶黏剂的材料选自丙烯酸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隔膜和第二阻隔膜均包括阻隔层表面和非阻隔层表面;第一阻隔膜的非阻隔层表面与所述扩散层贴合,第二阻隔膜的非阻隔层表面与增亮层贴合;所述第一阻隔膜和第二阻隔膜的阻隔层表面分别贴合于量子点胶层的下层和上层。
第一阻隔膜的非阻隔层表面又称为第一阻隔膜的外表面,第二阻隔膜的非阻隔层表面又称为第二阻隔膜的外表面。
第二阻隔膜及外表面的增亮层组成增亮阻隔膜层,第一阻隔膜及外表面的扩散层组成低雾度阻隔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胶层包括分散于量子点胶层内的量子点,所述量子点包括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胶层中量子点的含量为1.32%。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胶层中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重量比为1:1-3。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胶层还包括无机粒子。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胶层中无机粒子的含量为2.65%。
进一步的,所述无机粒子的粒径为300纳米。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胶层中无机粒子为二氧化钛粒子。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包括有机扩散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73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显示器的变焦护眼屏
- 下一篇:光栅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