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聚氯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4804.8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7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丘永桂;魏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61/14;C08L71/02;C08L75/14;C08L23/06;C08L47/00;C08L23/28;C08L67/08;C08L97/02;C08L1/04;C08L83/04;C08L79/02;C08L77/00;C08K1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杨霞;翟攀攀 |
地址: | 2332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聚氯乙烯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聚氯乙烯树脂,属于树脂制备技术领域,所述的高强度聚氯乙烯树脂,包括以下原料:聚氯乙烯树脂、松香酚醛树脂、聚醚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端羟基聚丁二烯、低密度聚乙烯、氟化聚乙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醇酸树脂、二乙基次膦酸铝、木质纤维、氢氧化铝、硅微粉、活性硅酸钙、沸石粉、纳米白炭黑、磷酸二氢铝、碳化硅、尼龙、纳米二氧化硅、纳米微晶纤维素、硅烷偶联剂KH‑560、强度增强改性助剂,所述的高强度聚氯乙烯树脂是经过制备基料、准备改性料,并将基料、改性料等物料混合等步骤制成的。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聚氯乙烯树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制备工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聚氯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树脂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另外加入其他成分来增强其耐热性,韧性,延展性等。它是当今世界上深受喜爱、颇为流行并且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它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种合成材料中高居第二。据统计,仅仅1995年一年,PVC在欧洲的生产量就有五百万吨左右,而其消费量则为五百三十万吨。在德国,PVC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平均为一百四十万吨。PVC正以4%的增长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生产和应用。PVC在东南亚的增长速度尤为显著,这要归功于东南亚各国都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在可以生产三维表面膜的材料中,PVC是最适合的材料。
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聚氯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公布号:CN101143954A)”公开了一种聚氯乙烯树脂,所说的聚氯乙烯树脂,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100份数聚氯乙烯树脂、0.5-1.5份超细无机粉体、0.5-5份稳定剂、1-4份加工改性剂、0.1-2份润滑剂、0-20份冲击改性剂和0-4份增塑剂为原料,经170-190℃熔融共混后制得。制备得到的聚氯乙烯树脂经过有机化改性的超细的负载银离子的二氧化钛或二氧化硅粉体能均匀分散在聚氯乙烯树脂中,使所得聚氯乙烯树脂改性树脂不仅力学性能有很大提高,且兼备抗菌性能,但是其强度无法满足实际使用时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强度聚氯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在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聚氯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公布号:CN101143954A)”公开的聚氯乙烯树脂强度性能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强度聚氯乙烯树脂,包括以下原料:聚氯乙烯树脂、松香酚醛树脂、聚醚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端羟基聚丁二烯、低密度聚乙烯、氟化聚乙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醇酸树脂、二乙基次膦酸铝、木质纤维、氢氧化铝、硅微粉、活性硅酸钙、沸石粉、纳米白炭黑、磷酸二氢铝、碳化硅、尼龙、纳米二氧化硅、纳米微晶纤维素、硅烷偶联剂KH-560、强度增强改性助剂;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纳米微晶纤维素、硅烷偶联剂KH-560、强度增强改性助剂的重量比为(3-6):(12-16):(2-4):(8-22)。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纳米微晶纤维素、硅烷偶联剂KH-560、强度增强改性助剂的重量比为4.5:14:3:15。
进一步的,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聚氯乙烯树脂40-60份、松香酚醛树脂15-25份、聚醚丙烯酸酯8-16份、聚氨酯丙烯酸酯4-9份、端羟基聚丁二烯3-6份、低密度聚乙烯2-6份、氟化聚乙烯1-5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4-8份、醇酸树脂3-6份、二乙基次膦酸铝2-5份、木质纤维1-6份、氢氧化铝4-8份、硅微粉3-6份、活性硅酸钙2-8份、沸石粉1-5份、纳米白炭黑4-8份、磷酸二氢铝3-6份、碳化硅2-5份、尼龙1-5份、纳米二氧化硅3-6份、纳米微晶纤维素12-16份、硅烷偶联剂KH-560 2-4份、强度增强改性助剂8-2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48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