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盐、高COD工业废液分级碳化处理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3923.1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9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宇;顾长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东大粉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18 | 分类号: | B01D1/18;C10B53/00;C10B57/02;F23G7/04;F23G7/06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宁佳 |
地址: | 110179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含盐 cod 工业 废液 分级 碳化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的一种高含盐、高COD工业废液分级碳化处理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干燥预碳化系统,碳化炉,二燃室,余热回收系统和碳化尾气处理系统;干燥预碳化系统包括喷雾塔,料液雾化器和捕集器,捕集器分别与喷雾塔和碳化尾气处理系统连接,碳化炉分与喷雾塔和捕集器连接,碳化炉,二燃室,余热回收系统与碳化尾气处理系统依次连接。处理方法为,将工业废液雾化并进行干燥与分解预碳化,收集的粉状固态盐通过碳化炉进行二次碳化,产品盐排出,碳化尾气通过二燃室及余热回收系统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及无害化排放。本发明的装置及方法采用废液分级碳化,并结合废液自身特点采用相应炉型,避免设备黏结,形成产品盐符合工业要求,尾气实现无害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含盐、高COD工业废液分级碳化处理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高盐、高COD的工业废液,因其高浓度的无机盐分,和大量难降解的有机物或有毒物质,导致其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难度大,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道障碍。作为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液因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对生态环境也构成巨大压力。因此,根据工业废液特性,采用相适应,有效的工艺和装备,将其中无机盐回收,实现资源化利用,并作无害化处理,这对生产企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高盐,高COD工业废液处理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自然蒸发处理
将工业生产产生的高盐废水,预处理后,排入蒸发池内自然蒸发结晶。此处理方法具有废水预处理条件低,投入成本小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蒸发池建设和利用受土地占用,地理气候诸多条件影响,结晶盐因其质量差而销售困难;
2、蒸发结晶技术
采用多效蒸发结晶技术或MVR技术,是将工业废液蒸发浓缩达到饱和,其中无机盐结晶析出,达到分盐目的。但过高COD会给蒸发结晶过程带来影响,同时结晶盐因其中含有有机物无法作为工业原料,需以固废形式集中处理,而且处理成本大;
3、膜法分盐技术
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液,主要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渗析等技术。对于高盐、高COD废液处理,膜法有一定局限性。如应用过程中发生膜污染造成通量衰减。另外模组件价格昂贵,投资成本大;
4、高温处理技术
高温处理技术可分为焚烧法和高温热解法。焚烧法是将废液中有机物,在高温焚烧下进行氧化分解为无毒气体。同时将无机盐析出熔融。此技术由于投资成本大,运行费用高,国内应用不普遍。高温热解法是利用有机物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高温条件下,有机物被碳化分解,形成小分子物质和碳化微粒,以此分盐。该方法以处理不适用焚烧处理的高盐、高COD工业废液,分解气体需要无害化处理。目前,此技术应用的主要问题是,无机盐高温熔化粘结设备,造成设备堵塞而影响生产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含盐、高COD工业废液分级碳化处理的装置及方法,该工艺方法可将废液中无机盐回收可制成工业用盐,实现资源化利用,同时实现系统无害化排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含盐、高COD工业废液分级碳化处理的装置,包括干燥预碳化系统,碳化炉,二燃室,余热回收系统和碳化尾气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的干燥预碳化系统包括喷雾塔,料液雾化器和物料捕集器,其中:所述的料液雾化器设置在喷雾塔顶部,所述的物料捕集器分别与所述的喷雾塔和所述的碳化尾气处理系统连接;
所述的碳化炉分别与所述的喷雾塔和所述的物料捕集器连接;
所述的碳化炉,二燃室,余热回收系统与碳化尾气处理系统依次连接。
所述的喷雾塔设有喷雾塔燃烧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东大粉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东大粉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9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