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应急通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3742.9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8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许春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梯安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06 | 分类号: | B66B1/06;B66B1/34;B66B5/02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通信设备 应急通信系统 网间连接器 以太网接口 远程服务器 控制柜 轿顶 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 无法使用状态 报警信号 报警装置 电梯安全 电梯故障 数据传输 数据交互 移动终端 有效保障 照明电线 终端设备 轿厢 乘客 传递 通信 安全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应急通信系统,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很多电梯内的报警装置一直处于无法使用状态,使得在发生电梯故障时乘客的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该电梯应急通信系统,包括集成有网间连接器和以太网接口的远程服务器,通过网间连接器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与以太网接口相连的控制柜通信设备,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通过电梯安全照明电线与控制柜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轿顶通信设备,以及与轿顶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轿厢终端设备。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达到了可以在电梯内进行报警信号传递,且实施和维护均较为方便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梯应急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电梯轿厢内无法进行信号传递,即在电梯轿厢内无法使用手机等进行通信,因而,在发生电梯故障时乘客只能通过固定设置于电梯内的报警装置求救,目前国内存在较多楼盘电梯已经使用10年甚至更长时间,其因长时间不间断运行,存在部分安全隐患。近两年电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而因其通信设备老化及现有通信落后,从而使被困者得不到及时救援,导致事故恶化。
现有电梯应急电话电路需要从小区的每一部电梯轿厢连接至对应电梯的机柜,同时又从机柜连入小区物管监控中心。这种报警装置存在一些弊端,首先,线路铺设较长,检修非常繁琐,不易实施,导致较多电梯应急电话存在故障而不能及时维护;其次,现有电梯应急电话仅仅能从轿厢呼叫至物管办公室的座机电话,物管办公室电话相对固定,不能随身携带,这种陈旧的技术方案导致电话接通率低,物管抢救现场路程远,时间长;再次,因其通信仅靠座机电话,通信设备单一,无容错机制,一旦损坏,则完全不能通信。
由于解除电梯报警装置故障的工作量较大,因而很多电梯内的报警装置一直处于无法使用状态,使得在发生电梯故障时乘客的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应急通信系统,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很多电梯内的报警装置一直处于无法使用状态,使得在发生电梯故障时乘客的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梯应急通信系统,包括集成有网间连接器和以太网接口的远程服务器,与网间连接器相连的移动终端,与以太网接口相连的控制柜通信设备,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通过电梯安全照明电线与控制柜通信设备进行电连接的轿顶通信设备,以及与轿顶通信设备进行电连接的轿厢终端设备
具体地说,所述控制柜通信设备包括与以太网接口相连的3G网卡,与3G网卡相连的3G路由器,与3G路由器相连的第一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与第一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相连的第一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连接于电梯安全照明供电系统中,且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有第一备用电源、并与3G路由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轿顶通信设备包括与电梯安全照明供电系统相连的第二电源管理模块,均与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相连的第二备用电源、第二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和无线路由器,所述无线路由器与第二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相连,所述轿厢终端设备与无线路由器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轿厢终端设备包括与无线路由器相连的无线终端触控装置,以及连接于无线终端触控装置和电梯照明供电系统之间的第三电源管理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3G网卡通过USB数据线与3G路由器相连,所述3G路由器通过网线与第一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相连。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机、电脑和PA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梯安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梯安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7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