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虹膜识别和蓝牙功能的云锁解锁方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1021.0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2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叶敏;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4W4/80;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史亮亮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虹膜识别 智能锁 虹膜识别系统 蓝牙功能 蓝牙终端 解锁 开锁 配对 服务器 登陆 解锁系统 通信网路 系统保证 安全 成功 检测 失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虹膜识别和蓝牙功能的云解锁方法,包括智能锁、虹膜识别系统、蓝牙终端、和服务器;所述智能锁、虹膜识别系统、蓝牙终端、和服务器通过通信网路连接;所述解锁方法包括:步骤A,所述智能锁检测是否开启与所述智能锁连接的所述虹膜识别系统;步骤B,进行虹膜识别;步骤C,所述虹膜识别系统没有开启或虹膜识别失败,使用密码登陆云锁;步骤D,成功登陆云锁后,所述智能锁与所述蓝牙终端配对,若配对成功则开锁。该方法使开锁过程更加快捷安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基于虹膜识别和蓝牙功能的云解锁系统,该系统保证开锁过程的快捷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端密码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虹膜识别和蓝牙功能的云锁解锁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很多场合的云端密码锁采用虹膜开锁的方式解锁,但是由于虹膜识别技术限制,其识别精度不高,单一使用虹膜识别解锁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同常规的识别技术一样,虹膜识别技术会因为人眼张开状况或光线问题而出现无法识别的状况,此时用户难以仅通过虹膜识别打开云锁,此类状况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多重加密、多渠道开锁的基于虹膜识别和蓝牙功能的云锁解锁方法、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和蓝牙功能的云解锁方法,包括智能锁、虹膜识别系统、蓝牙终端、和服务器;所述智能锁、虹膜识别系统、蓝牙终端、和服务器通过通信网路连接;所述解锁方法包括:
步骤A,所述智能锁检测是否开启与所述智能锁连接的所述虹膜识别系统,若开启则开始进行虹膜识别,若没有开启则使用密码登陆云锁;
步骤B,进行虹膜识别,若成功则登陆云锁;若不成功在有限次数内选择继续进行虹膜识别或使用密码登陆云锁;
步骤C,所述虹膜识别系统没有开启或虹膜识别失败,使用密码登陆云锁,若密码正确则成功登陆云锁,若不成功则登陆失败;
步骤D,成功登陆云锁后,所述智能锁与所述蓝牙终端配对,若配对成功则开锁,若不成功则开锁失败。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对用户设备是否记住密码进行检测,检测到已开启虹膜识别功能后,检测是否对所述智能锁选择记住密码,若是则直接进行虹膜识别,若不是则使用密码登陆云锁。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虹膜检测循环判断,检测虹膜识别失败次数,当失败次数小于设定次数时,选择继续进行虹膜识别或使用密码登陆云锁;当失败次数等于设定次数时,关闭虹膜识别功能,直接进入密码登陆云锁。
更进一步的说明,当失败次数等于设定次数时,关闭虹膜识别功能,并将所述智能云锁中记住的密码删除。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步骤C中还包括密码登陆检测循环判断,检测密码登陆失败次数,当失败次数小于设定次数时,继续进行密码登陆;当失败次数等于设定次数时,关闭密码登陆功能。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和蓝牙功能的云锁系统,包括智能锁、虹膜识别系统、蓝牙终端、和服务器;所述智能锁上还设有虹膜识别系统开启检测模块,检测所述虹膜识别系统是否开启;所述虹膜识别系统上还设有循环选择模块;在虹膜识别失败时在有限次内提供用户进行虹膜识别或使用密码的选择;所述智能锁上还设有蓝牙配对检测模块,蓝牙配对成功则开锁,配对不成功则不开锁。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智能锁还包括虹膜记忆管理模块,储存及编辑用户的虹膜及对应的个人信息。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虹膜识别系统还包括循环计数模块,循环计数模块记录虹膜识别失败的次数,当失败次数小于设定次数时,选择继续进行虹膜识别或使用密码登陆云锁;当失败次数等于设定次数时,关闭虹膜识别功能,直接进入密码登陆云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10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