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裂缝发育模式与储层基质-裂缝渗透率敏感性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9879.3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8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敬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缝 发育 模式 基质 渗透 敏感性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尤其是裂缝发育模式与储层基质‑裂缝渗透率敏感性预测方法。在建立裂缝性储层微小单元体的双孔双渗表征模型的基础上,模拟得到裂缝的孔渗参数分布,通过精细的小区块地质模型进行裂缝多参数模拟,划分不同地区裂缝的发育模式;利用基质的孔渗参数分布,建立储层基质‑裂缝渗透率敏感性数学模型;最后优选储层勘探、开发区块。本发明对于多裂缝发育模式与储层基质‑裂缝渗透率敏感性预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并且预测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预测结果对裂缝性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尤其是裂缝发育模式与储层基质-裂缝渗透率敏感性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进行,低孔低渗裂缝性储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这类储层在开发过程中常常出现产能衰竭过快等问题,因此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因储层基质-裂缝渗透率敏感性造成的储层伤害,有必要依据裂缝的孔渗分布,建立裂缝的发育模式,并预测储层基质-裂缝渗透率敏感性,优选储层勘探、开发区域。
在裂缝定量预测研究中,关于裂缝发育模式的探讨,诸多学者侧重裂缝的发育次序、发育类型(分布)、成因机制以及演化过程的研究。在发明专利中,基于断层-裂缝的相似性,描述不同尺度的裂缝面密度,通过建立岩心开度偏正态模型,借助现今应力场分析不同尺度裂缝在地下的开启能力;通过建立裂缝孔渗参数数学表征模型,实现多期次、多尺度裂缝孔渗参数的定量描述;依据裂缝的开度、密度发育关系,参考裂缝的孔隙度、渗透率的数值相对大小,划分裂缝的发育模式,使裂缝发育模式更为贴近油田勘探开发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裂缝发育模式与储层基质-裂缝渗透率敏感性预测方法,它解决了如何基于裂缝孔渗参数预测裂缝的发育模式,评价储层基质-裂缝渗透率敏感性,优选储层勘探、开发区块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裂缝发育模式与储层基质-裂缝渗透率敏感性预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建立裂缝性储层微小单元体的双孔双渗表征模型;
利用断层或者裂缝分布,建立研究区裂缝、基质分布的概念模型;通过测井解释确定小区块内基质的孔隙度、渗透率范围。
在现今应力场中一般不再产生新的裂缝,裂缝的线密度、产状以及组系特征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三向挤压应力的影响下,裂缝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闭合,渗流能力变差;现今地应力场改造后裂缝开度的计算公式:
公式(1)中,b0、b分别为裂缝的原始、现今开度,m;σ′n为有效正应力,MPa;bres为裂缝的残余开度,m;σnref为裂缝开度减小90%时,对应的有效正应力,MPa。
对于单个统计单元,不同尺度的裂缝导流能力不一,延伸长、开度大的裂缝通常在导流中起主导作用,不同尺度的裂缝导流能力借助于适当的模型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微小单元体模型,计算裂缝的孔渗参数;裂缝的孔隙度计算模型:
裂缝的渗透率张量计算模型:
在单元体内,裂缝最大渗透率方向上,渗透率大小Kmax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98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