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湿高热环境下高塔熔融造粒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0109.2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2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4 | 分类号: | B01J2/04;B01J2/10;C05G1/00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 代理人: | 董联生 |
地址: | 44800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铵 高塔熔融造粒 二级混合 一级混合 混合物 高湿 尿素 高热环境 复合肥 熔槽 造粒 高塔冷却 高温环境 工艺调整 冷却效果 喷淋造粒 原料总量 成球率 粘连 钙粉 料浆 制浆 钾肥 喷洒 肥料 南方 | ||
一种高湿高热环境下高塔熔融造粒工艺,具体步骤如下:A、将复合肥25‑15‑5原料总量23‑33%的磷铵分成三份;B、将复合肥25‑15‑5中的尿素和第一份磷铵混合加入尿素熔槽内;C、将钾肥、钙粉和第二份磷铵加入一级混合槽内,并将尿素熔槽内的混合物打入一级混合槽内;D、一铵、干铵和第三份磷铵加入二级混合槽内,并将一级混合槽内的混合物打入二级混合槽内;E、将二级混合槽内的混合物打入喷淋造粒机内,造粒完成后通过高塔冷却,即高塔熔融造粒完成。本发明适用于6‑9月南方高湿高温环境下,通过工艺调整,使料浆制浆混合均匀并且造粒喷洒均匀,提高了成球率和冷却效果,有效防止肥料粘连塔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湿高热环境下高塔熔融造粒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高塔熔融工艺受天气湿度和温度影响较大,很多高塔熔融复合肥厂被迫在夏天停产,而夏季又是产秋播小麦肥的关键时刻。高塔熔融复合肥料浆从差动造粒机喷孔中射出,在重力、表面张力、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复合肥液柱断裂成液滴,液滴尺寸与喷孔尺寸、喷头旋转速度及料浆物性有关。液滴在下降过程中边收缩边冷却,落至塔底时成为近似球状颗粒。复合肥料浆在塔上降落过程中,下降初期形成液滴并收缩冷却凝固,而下降后期肥料颗粒表现出吸湿性,高湿高温条件下颗粒表面极易吸湿,特别容易粘塔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湿高热环境下高塔熔融造粒工艺。
本发明具体步骤如下:
A、将复合肥25-15-5原料总量29%的磷铵分成三份,第一份磷铵为复合肥25-15-5原料总量的5%,第二份磷铵为复合肥25-15-5原料总量的12%,第三份磷铵为复合肥25-15-5原料总量的12%;
B、将复合肥25-15-5中的尿素和第一份磷铵混合加入尿素熔槽内,尿熔熔槽内温度为115-125℃;
C、将钾肥、钙粉和第二份磷铵加入一级混合槽内,一级混合槽内温度为105-110℃,并将尿素熔槽内的混合物打入一级混合槽内;
D、一铵、干铵和第三份磷铵加入二级混合槽内,二级混合槽内温度为95-100℃,并将一级混合槽内的混合物打入二级混合槽内,
E、将二级混合槽内的混合物打入喷淋造粒机内,喷淋造粒机外转速度29转/分,同时喷淋造粒机内转速度10-20转/分,造粒完成后通过高塔冷却,即高塔熔融造粒完成。
所述尿素熔槽、一级混合槽和二级混合槽均采用蒸汽加热。
本发明的优点是:1、夏季高湿高温条件下稳产产生效益;2、工艺调整简单,不需进行设备技改;3、造粒温度降低,使肥料颗粒易于冷却固话,颗粒强度提高;4、降低二级混合槽蒸汽用量,有效降低成本;5、颗粒成品率提高,有效防止粘塔底。本发明适用于6-9月南方高湿高温环境下,通过工艺调整,使料浆制浆混合均匀并且造粒喷洒均匀,提高了成球率和冷却效果,有效防止肥料粘连塔底。
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具体步骤如下:
A、将复合肥25-15-5原料总量29%的磷铵分成三份,第一份磷铵为复合肥25-15-5原料总量的5%,第二份磷铵为复合肥25-15-5原料总量的12%,第三份磷铵为复合肥25-15-5原料总量的12%;
B、将复合肥25-15-5中的尿素和第一份磷铵混合加入尿素熔槽内,尿熔熔槽内温度为115-125℃;
C、将钾肥、钙粉和第二份磷铵加入一级混合槽内,一级混合槽内温度为105-110℃,并将尿素熔槽内的混合物打入一级混合槽内;
D、一铵、干铵和第三份磷铵加入二级混合槽内,二级混合槽内温度为95-100℃,并将一级混合槽内的混合物打入二级混合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01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