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优异耐烧灼性能的陶瓷化硅橡胶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8165.2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3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L83/04;C08K13/04;C08K7/10;C08K3/4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常武中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优异 烧灼 性能 陶瓷 硅橡胶 组合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橡胶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硅橡胶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优异耐烧灼性能的陶瓷化硅橡胶组合物,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硅橡胶100份、成瓷填料20~60份、助熔剂5~15份、硫化剂2~4份,其中,成瓷填料为硅酸铝纤维和针状硅灰石的混合物,其中硅酸铝纤维和针状硅灰石的质量比为15~25:30~40。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耐烧灼性能的陶瓷化硅橡胶组合物,选用硅酸铝纤维和针状硅灰石的复配物作为成瓷填料,以提高陶瓷化硅橡胶的热稳定性和耐烧灼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橡胶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硅橡胶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优异耐烧灼性能的陶瓷化硅橡胶组合物。
背景技术
陶瓷化橡胶材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防火材料,它是在橡胶基体中添加一定的成瓷填料和助熔剂制得的复合材料,其在常温下能够保持良好的弹性和力学性能,当遇到明火或处于高温环境时,这种复合材料能转变为具有自支撑性的陶瓷体,从而阻止火焰蔓延,达到防火目的。陶瓷化橡胶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用作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能防止火焰进一步向电线电缆内部蔓延,使电路在火灾中依然保持畅通。
在众多的合成橡胶中,硅橡胶是在其中的佼佼者。硅橡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氧抗老化性、耐光抗老化性以及防霉性、化学稳定性等优异的性能。硅橡胶的这些优异性能,使其在输电线路、宇航、机械部件及电子电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由于硅橡胶经常需要在高压、高温、发热、放电的条件下使用,因此对硅橡胶在阻燃性能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使用的阻燃硅橡胶经过持续的高温燃烧后,烧余物没有机械强度,可能会造成更危险的二次灾害,如电缆的护套和绝缘烧毁后造成短路。
陶瓷化硅橡胶是指在硅橡胶基体中添加成瓷填料,并混合助熔剂来制备,这种复合材料硫化后在常温下的弹性和力学性能良好,与其它橡胶相比,硅橡胶热分解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有害气体及烟雾较少,其分解参与的二氧化硅可作为陶瓷体的骨架材料,因此,硅橡胶用作陶瓷化橡胶材料的基体材料时,不仅有利于聚合物材料在高温条件下转变成坚硬的陶瓷体,又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目前,陶瓷化硅橡胶中,成瓷填料常用的有云母、硅灰石、粘土、高岭土等无机硅酸盐类,成瓷填料的作用是提高陶瓷化硅橡胶的热稳定性,而且能在硅橡胶基体分解后作为骨架材料,保持材料原有的形状并提供足够的强度。但是,目前常用的成瓷填料在所形成的陶瓷体孔径较大,致密性较低,容易导致氧气渗透甚至出现火焰向基体材料传递,严重影响着陶瓷化硅橡胶的耐烧灼性能。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耐烧灼性能的陶瓷化硅橡胶组合物,选用硅酸铝纤维和针状硅灰石的复配物作为成瓷填料,以提高陶瓷化硅橡胶的热稳定性和耐烧灼性。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优异耐烧灼性能的陶瓷化硅橡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硅橡胶100份、成瓷填料20~60份、助熔剂5~15份、硫化剂2~4份,其中,成瓷填料为硅酸铝纤维和针状硅灰石的混合物,其中硅酸铝纤维和针状硅灰石的质量比为15~25:30~40。
本发明中,硅酸铝纤维以硬质粘土熟料为原料,经电阻或电弧炉熔融、喷吹成纤工艺生产而成,是一种新型轻质耐火材料,该材料具有容重轻、耐高温、热稳定性好,热传导率低、热容小、抗机械振动好、受热膨胀小、隔热性能好等优点。针状硅灰石属于一种链状偏硅酸盐,又是一种呈纤维状、针状硅酸盐,由于其特殊的晶体形态决定了其性质,硅灰石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同时具有很高的白度、良好的介电性能和较高的耐热、耐候性能。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所述的硅橡胶为二甲基硅橡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或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胶中的一种。
所述的助熔剂为低熔点玻璃粉、氧化硼或硼酸锌中的一种。所述的助熔剂更优选选用熔点范围为350~650℃的低熔点玻璃粉。
所述的硫化剂为过氧化双(2,4-二氯苯甲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理工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81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