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机组负荷指令的水、风指令产生回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77679.6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4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梁新;林建华;许明阳;窦长江;余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润电力(贺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N5/00 | 分类号: | F23N5/00;F22B35/18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梁月钊 |
地址: | 542709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组负荷指令 折线函数 指令产生 给水量 指令 锅炉 给水控制系统 送风控制系统 一次风压力 机组 风量指令 控制系统 运行效率 入炉煤 送风量 一次风 风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组负荷指令的水、风指令产生回路的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机组负荷指令通过折线函数f(x)得出锅炉相应指令初始值后分别形成三种回路:第一回路:机组负荷指令、折线函数f11(x)、给水量指令初始值、给水控制系统;第二回路:机组负荷指令、折线函数f12(x)、一次风风压指令初始值、一次风压力控制系统;第三回路:机组负荷指令、折线函数f13(x)、风量指令初始值、送风控制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准确的控制锅炉的入炉煤量、给水量以及送风量,提升了机组的运行效率,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厂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双进双出磨煤机制粉系统直流炉机组的基于机组负荷指令的水、风指令产生回路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需严格遵循水煤比的定值约束,传统的水煤比控制是依据锅炉主控指令通过两个函数分别产生锅炉的给煤指令与给水指令,其中两个函数的对应点的按照锅炉正常运行的煤水比来设定。另外,风、煤之间的关系也是通过这种函数的对应关系实现。然而,对于配置双进双出磨煤机的制粉系统的直流炉机组,由于入炉煤量受外界干扰的因素较多,为了切实保证入炉煤的需求量,锅炉指令的变化幅度可能会因制粉系统运行状态改变而变化。这样一来,实际进入炉膛的给煤量可能变化不大,而锅炉主控却变化大,因而会影响锅炉的给水量与送风机的送风量指令。在实际在此状态下,给水量与风量是无需大幅变化的,因而,这种传统的给水与送风的产生回路对于配有双进双出磨煤机的直流炉而言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方案,且这种传统方案在双进双出磨煤机制粉系统机组上实施容易导致锅炉正常运行时煤水失调、风煤失调,极大地影响了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机组负荷指令的水、风指令产生回路的方法,以解决目前火力发电厂机组双进双出磨煤机制粉系统中锅炉煤水失调、风煤失调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机组负荷指令的水、风指令产生回路的方法,机组负荷指令通过折线函数f(x)得出锅炉相应指令初始值后分别形成三种回路:
第一回路:机组负荷指令、折线函数f11(x)、给水量指令初始值、给水控制系统;
第二回路:机组负荷指令、折线函数f12(x)、一次风风压指令初始值、一次风压力控制系统;
第三回路:机组负荷指令、折线函数f13(x)、风量指令初始值、送风控制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回路中机组负荷指令通过折线函数f11(x)得出给水量指令初始值前,预先引入中间点温度进行校正。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点温度校正通过折线函数f14(x)进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回路中机组负荷指令通过折线函数f13(x)得出风量指令初始值前,预先引入氧量进行校正。
作为优选,所述氧量校正通过折线函数f15(x)进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回路中机组负荷指令通过折线函数f11(x)后,依次通过超前滞后环节、惯性环节,然后得到给水量指令初始值。
作为优选,所述超前滞后环节起到变负荷时的动态加水功能,以适应锅炉的动态加燃料的过程。
作为优选,所述惯性环节是为了在时间上同燃料量变化相配合,通过该惯性环节来模拟给煤量阶跃对蒸汽流量的产生动态特性与给水阶跃对蒸汽产生动态特性之间的差别。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回路中机组负荷指令通过折线函数f12(x)后,再通过超前滞后环节,以通过一次风压调节磨煤机粉桶内存粉的快速增加或减少,从而协助容量风携带煤粉能力适应机组负荷变化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润电力(贺州)有限公司,未经华润电力(贺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776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