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景观堤坝围网养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54903.X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0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潘昀;桂福坤;王萍;冯德军;刘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60 | 分类号: | A01K61/60;A01K61/65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景观 堤坝 围网 养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景观堤坝围网养殖装置,它包括堤坝、若干桩柱、桁架、支架、沉网铁链和围网,桩柱垂直插入堤坝内部,每两段桩柱的上端由桁架固定连接;支架用于帮助桩柱抵抗潮汐的水流冲刷,包括斜跨支架和水平支架,每个桩柱的中心固定着两个斜跨支架,水平支架位于两个相邻斜跨支架的底部之间;围网包括第一围网和第二围网,两个围网网孔大小相等并且上端均固定在桁架上,两个围网在桩柱之间的网孔重合,第一围网朝向堤坝内侧,第二围网朝向堤坝外侧。本发明的实质性效果是:围网工程采用桩柱系缚网衣进而形成封闭的养殖区域,结合桁架、支架和双层网、沉底网的使用,提高了抗风浪性能和底部防逃逸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景观堤坝围网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海水网箱养殖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近些年网箱养殖规模迅速发展,浅海围网养殖工程是一种典型的海洋设施养殖模式,现有的桩柱式围网型式的网衣与桩柱采用直接系缚和垂直固定的方式,对桩柱的抗拨、抗拉断和抗倾斜的设计要求较高,经济成本亦大,且在极端天气情况下易造成破坏,而悬索式和浮绳式围网型式比较适合小、中等面积养殖海域,难以应用于大型和大面积围网养殖工程中。利用新型堤坝围网工程技术,对已基本丧失滩涂功能的海陆结合地区进行改造处理,修建围塘围网养殖池,建设滨海渔业养殖基地。项目的建设可以部分减轻互花米草的蔓延危害,同时可以恢复并发展附近海域的生态。项目云营运期会部分解决优质鱼产品短缺的矛盾,带动当地居民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和水产品养殖的发展。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01897306 B,申请公布日2010年12月01日,公开了一种近海围网养殖装置,该装置包括由主缆绳、主锚和副缆绳组成的锚泊系统;由中间浮子与沉石组成的缓冲系统;以及穿有上纲浮子的上纲,和上纲下方的带有纵向力纲、横向力纲和沉纲的围网,并有底锚与横向力纲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系在主缆绳与副缆绳的连接处的一根张紧缆绳,该张紧缆绳另一端系于围网上,沉石系在该张紧缆绳上,且在张紧缆绳与围网的系结点下方的围网上设有一圈腰浮。上述横向力纲与沉纲之间的围网的内侧面上还固定有防逃逸网,该防逃逸网伸出围网且底部设有防逃逸沉纲。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地避免了围网的堆积与磨损和养殖对象的逃逸,适合各种近海海域进行的围网养殖,对养殖各种经济水产品具有显著的意义和效果。但是,上述制作成本高,难以适用于大面积围网养殖和近海滩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采用堤坝、围网等工程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水体容量大、结构形式稳定、安全性能高的新型堤坝围网养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采用堤坝、围网等工程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水体容量大、结构形式稳定、安全性能高的新型堤坝围网养殖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景观堤坝围网养殖装置,包括堤坝,所述堤坝的横截面为梯形,堤坝围成养殖区域,还包括若干桩柱、桁架、支架、沉网铁链和围网,所述沉网铁链用于将围网固定于堤坝顶部,位于桩柱底部和水平支架附近;所述桩柱垂直插入堤坝内部,并沿着堤坝走向一字排开,每两段桩柱的上端由桁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用于帮助桩柱抵抗潮汐的水流冲刷,包括斜跨支架和水平支架,所述斜跨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桩柱中心,另一端固定在堤坝上部,每个桩柱的中心固定着两个斜跨支架,第一个斜跨支架朝向大海,第二个斜跨支架朝向养殖区域,两个斜跨支架组成的平面与堤坝上平面垂直并且与潮汐水流方向平行,所述水平支架位于两个相邻斜跨支架的底部之间,用于固定两个相邻斜跨支架;所述围网包括第一围网和第二围网,两个围网网孔大小相等并且上端均固定在桁架上,两个围网在桩柱之间的网孔重合,所述第一围网朝向堤坝内侧,侧面固定在桩柱上,下端穿过桩柱底部的沉网铁链固定在堤坝内侧的水平支架附近的沉网铁链上;所述第二围网朝向堤坝外侧,侧面固定在桩柱上,下端穿过桩柱底部的沉网铁链固定在堤坝外侧的水平支架附近的沉网铁链上。
作为优选,所述堤坝为鱼鳞石塘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桁架为不锈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养殖区域的挖掘深度大于低潮位水体深度至少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49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通攻丝机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安全飞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