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金属锭微波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3668.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6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许磊;黄强;韩朝辉;彭金辉;张利波;郭胜惠;周俊文;巨少华;夏洪应;刘秉国;罗铜;赵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B9/06 | 分类号: | F27B9/06;F27B9/24;F27B9/36;F27B9/40;F27B9/32;F27B9/34;F27D1/18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王远同 |
地址: | 65022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装置 隧道式腔体 微波发生器 大型金属 加热腔体 微波加热装置 加热腔 长度方向设置 微波加热腔体 活动密封门 进口和出口 管道连通 加热手段 加热效率 设备构造 工艺流程 金属锭 体内部 通口处 穿出 穿入 通口 省力 能耗 微波 体内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型金属锭微波加热装置,包括微波发生器、加热腔体和输送装置,所述加热腔体设置为隧道式腔体、其两端为进口和出口,所述通口处设置活动密封门,所述加热腔体内设置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沿隧道式腔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输送装置从隧道式腔体的两端通口穿入和穿出,所述加热腔体上设置微波发生器,所述微波发生器管道连通加热腔体内部。本发明采用微波作为加热手段,大大提高了大型金属锭加热效率和升温速度,降低了能耗,同时,通过输送装置与微波加热腔体的结合,使金属锭的输入和输出更加省力方便,简化了设备构造,缩短了工艺流程,节省了人工劳力的投入,实现自动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冶金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大型金属锭微波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冶金与材料工业的技术进步,金属冶金对硬件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金属冶金工业经常对大型金属锭进行加热处理,但传统的电/气加热炉能耗高,规模大,加热时间长,效率低,不能满足高效、节能、环保以及灵活机动的生产模式需求,而且对传统加热模式的改进对实际效果的提升非常不明显,所以开发清洁、高效、环保、短流程的新型金属锭大型加热装备,对改善传统金属锭加热模式,推动金属压力加工及热处理等领域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微波加热方式具有高效、节能和环保的技术优势,在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特别是大型微波装备,能够连续处理、易于实现自动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因此,结合微波加热的原理和冶金设备现有的问题,研发一种金属锭微波加热装置,即能够提升金属冶金的高效性,又能规避传统冶金加热方式的环保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稳定的大型金属锭微波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微波发生器、加热腔体和输送装置,所述加热腔体设置为隧道式腔体、其两端为进口和出口,所述通口处设置活动密封门,所述加热腔体内设置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沿隧道式腔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输送装置从隧道式腔体的两端通口穿入和穿出,所述加热腔体上设置微波发生器,所述微波发生器管道连通加热腔体内部。
本发明采用微波作为加热手段,可实现金属锭快速高效加热过程,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对物质具有选择性加热和穿透性整体加热的特点,它是通过微波能在物料内部的能量转换来实现的,能源利用率和加热效率高;本发明采用多晶莫来石板、氧化镁/氧化铝砖等透波介质作为保温材料,采用碳化硅板、碳化硅/氧化铁复合材料板、碳化硅/石英复合材料板等材料作为金属物料加热元件,实现对微波能量的吸收转化,使炉腔内部快速升温至设定温度,并实现金属锭的快速加热过程,大大提高了大型金属锭加热效率和升温速度,升温速率可达40℃/min以上,降低了能耗,同时,通过输送装置与微波加热腔体的结合,使金属锭的输入和输出更加省力方便,简化了设备构造,缩短了工艺流程,节省了人工劳力的投入,实现自动控制,在金属加工及热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革命意义,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向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C向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D-D向剖视示意图;
图中:1-微波发生器,2-输送装置,21-轨道,22-传送辊,23-支撑杆,3-热电偶,4-保护罩,5-液压伸缩杆,6-微波入口,7-保温层,8-加热元件,9-活动密封门,10-红外检测器,11-矩形波导管,12-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36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