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连接弧形瓦片的超轻钢型材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9983.1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9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徐跃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跃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3/361 | 分类号: | E04D3/36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灵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6 | 代理人: | 郑利华;苏向银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轻钢 瓦片 卡槽 弧形瓦片 成对设置 对称设置 缓冲折弯 回收利用 结构使用 框架连接 两侧内壁 螺栓连接 现场焊接 敞口的 两端部 向内壁 圆弧形 折弯部 超轻 钢架 弧长 卡接 美观 造型 外部 延伸 施工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弧形瓦片的超轻钢型材,所述超轻钢型材包括敞口的U形槽,在该U形槽的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卡槽,两个该卡槽的下部成对设置有缓冲折弯部,该折弯部的底部向内壁的外部延伸,所述U形槽的顶部为圆弧形的过渡,其圆弧的半径和弧长尺寸与所述瓦片的形状相应,所述瓦片的两端部分别卡接在所述超轻钢型材卡槽的内部。本发明的超轻钢架作为框架连接瓦片时,结构使用年限长,维护费用相对其它结构形式低,造型美观而且气派,能满足各种工艺的使用要求,现场焊接量少,不需要螺栓连接,有利于回收利用,有利于控制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的型材,尤其是用于瓦片屋顶的超轻刚型材。
背景技术
房子的屋面系统大致可以分成坡屋面和平屋面两个系统。坡屋面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我国自有史记载以来至清末,房屋建筑几乎都是坡屋面的。国外也大致如此,不过更具特色和多样性,如有各种尖屋顶、圆球屋顶等。平屋面系统实际是从古代城堡结构演化而来,伴随着现代混凝土构件的发展,在许多高层建筑上获得了广泛的采用。坡形屋面基本都使用了屋面瓦。
瓦片是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用于盖房子。瓦片颜色以砖红色和灰色为主,应用于建筑上,不仅隔热防雨而且美观整洁,耐用性高。
目前,有些建筑物,比如农用房屋、旅游观光景点的房屋,为了美观实用,拆装维修方便,用瓦片屋顶的还有许多,传统瓦顶是通过瓦片与瓦片定位槽之间搭接完成整个屋顶,这种屋顶的缺点是比较重,瓦片寿命比较短,瓦片之间容易移动等缺点。长时间人们以来一直多使用粘土瓦,但是由于粘土瓦的自重大、质量差、装饰效果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弧形瓦片的超轻钢型材,可以连接屋顶的瓦片,瓦片之间不容易松动,具有屋顶轻且排水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弧形瓦片的超轻钢型材,所述超轻钢型材包括敞口的U形槽,在该U形槽的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卡槽,两个该卡槽的下部成对设置有缓冲折弯部,该折弯部的底部向内壁的外部延伸,所述U形槽的顶部为圆弧形的过渡,其圆弧的半径和弧长尺寸与所述瓦片的形状相应,所述瓦片的两端部分别卡接在所述超轻钢型材卡槽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折弯部包括两个圆弧段和直线段构成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折弯部可以设置两对以上。
进一步,所述卡槽是由直角性的凸起与超轻钢型材内壁形成的,该凸起的夹持部与超轻钢型材内壁之间的卡槽由底部向上逐渐增大。
进一步,所述凸起的端部为圆弧形过渡。
进一步,所述卡槽的大小能卡接固定住所述瓦片。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超轻钢架作为框架连接瓦片时,结构使用年限长,维护费用相对其它结构形式低,造型美观而且气派,能满足各种工艺的使用要求,现场焊接量少,不需要螺栓连接,有利于回收利用,有利于控制施工质量。另外,U形槽结构排掉屋顶的积水,不容易发生泄露的现象。
本发明超轻钢型材具有容重虽然较大,与瓦片结合一体建造屋顶时,它的强度却高很多,因而当承受的荷载和条件相同时,钢结构要比其它结构轻,便于运输和安装,并可跨越更大的跨度。同时,传统的瓦片相互连接时,具有传统建筑的美观和造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连接弧形瓦片的超轻钢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用于连接弧形瓦片的超轻钢型材与型材之间连接瓦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跃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跃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99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