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珩磨油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6550.0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5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常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3/08 | 分类号: | B24B33/08;B24D3/34;B24D18/00;C22C9/02;C22C30/02;C22C30/04;C22C30/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 |
地址: | 2152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珩磨油石 超硬材料 制备 制备方法和应用 铁合金 烧结 铝酸钠 润滑剂 湿润剂 称取 青铜 不锈钢材料 难加工材料 投料质量比 加工表面 加工效率 原料混合 不粘刀 不锈钢 加工 应用 配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珩磨油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珩磨油石的原料包括铜、锡、锌、银和超硬材料,还包括锑、磷铁合金、六氟合铝酸钠、青铜、润滑剂和湿润剂,其中,所述铜、锡、锌、银、锑、磷铁合金、六氟合铝酸钠、青铜、润滑剂和湿润剂的投料质量比为40~80︰10~30︰1~10︰1~5︰1︰1~3︰1~10︰1~3︰1~3︰0.1~1,珩磨油石由上述原料混合烧结而成;制备:按配方称取除超硬材料外的各原料,然后将称取的各原料与超硬材料相混合,烧结,即得;应用:其在加工不锈钢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制备的珩磨油石对不锈钢等类似难加工材料进行加工时能够不粘刀、精度高、加工表面完整性好,且其制备简单,成本低,加工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珩磨磨削领域,尤其适用于对硬度大和/或粘接性强等性能较突出的类似不锈钢的难加工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珩磨油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珩磨是用镶嵌在珩磨杆或珩磨头上的油石对精加工内孔表面进行的精整加工,其具有加工精度高、表面完整性好、加工范围广等特点。因此,珩磨油石是影响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然而目前市面上的一些珩磨油石对于一些难加工材料(如不锈钢)的加工磨削效果并不好,例如在磨削过程中经常出现粘刀、拉伤、加工表面完整性差、难以较好的露出新刃等现象,极大的影响了磨削效率、精度等,虽然目前进口的一些珩磨油石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改善,但总体效果而言仍然不是很理想,同时价格还很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对不锈钢等类似难加工材料进行加工时能够不粘刀、精度高、加工表面完整性好的珩磨油石,同时其制备简单,成本较低,加工效率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珩磨油石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珩磨油石在加工不锈钢材料中的应用。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珩磨油石,所述珩磨油石的原料包括铜、锡、锌、银和超硬材料,所述原料还包括锑、磷铁合金、六氟合铝酸钠、青铜、润滑剂和湿润剂,其中,所述铜、锡、锌、银、锑、磷铁合金、六氟合铝酸钠、青铜、润滑剂和湿润剂的投料质量比为40~80︰10~30︰1~10︰1~5︰1︰1~3︰1~10︰1~3︰1~3︰0.1~1,所述珩磨油石由所述原料混合烧结而成。
优选地,所述铜、锡、锌、银、锑、磷铁合金、六氟合铝酸钠、青铜、润滑剂和湿润剂的投料质量比为40~70︰15~30︰1~8︰2~5︰1︰1~3︰1~8︰1~3︰1~3︰0.1~0.7。
更优选地,所述铜、锡、锌、银、锑、磷铁合金、六氟合铝酸钠、青铜、润滑剂和湿润剂的投料质量比为50~70︰15~25︰2~6︰2~4︰1︰1~3︰2~6︰1~3︰1~3︰0.3~0.5。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在所述原料中,所述超硬材料的加入量y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y=0.88×k×V;
其中,y的单位为克,V为所需制备珩磨油石的体积,V的单位为立方厘米,k为超硬材料在珩磨油石中的质量分数,其中在所述珩磨油石中以一立方厘米中含有0.88克所述超硬材料为100%,k小于等于75%。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方面,所述珩磨油石为用于粗磨的珩磨油石,所述k的值优选30~75%,所述珩磨油石为用于精磨的珩磨油石,所述k的值优选为小于等于30%。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
本发明中,粗磨:粗磨是指工件余量较大时,前期主要为去余量的磨削,通常余量在5-20丝时要先选用粗磨磨削,将余量控制在3-5丝以下,再进行精磨,效率又高,精度又好。
本发明中,“精磨”:精磨是指工件加工余量少,精度要求高时所采用的磨削方式,精磨磨削去除余量少,工件表面应力残留少,表面完整性好,粗糙度低,精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65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孔珩磨连接杆
- 下一篇:一种抛光方法和抛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