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养蚕用温室大棚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5468.6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9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蔡国祥;郭海美;刘桂州;茆迎春;杨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国祥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2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蚕 温室 大棚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养蚕用温室大棚,特别适用于早春或晚秋室外气温较低时,不需要另外人工加温,夏季及早秋,室外气温较高时,又不需要人工降温,就能适应大蚕期生理上对温湿度需要的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栽桑养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古往今来都是农民获得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及规模化养殖的推进,传统的室内养蚕方式已不能满足规模化养殖的需要,室外搭建大棚进行大蚕饲养,因投入少,回报高,且可以解决室内养蚕蚕座面积不足的问题,有效地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养蚕生产的经济效益,成为许多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的首选方案。然而,普通的大棚养蚕存在“在早春及晚秋期间棚内温度低于大蚕饲养期适宜的24~25℃这一环境条件时,需要人工加温;在夏季及早秋,棚内温度高于大蚕饲养期适宜的24~25℃这一环境条件时,需要人工降温”这一技术问题。有农户在大棚内安装了大功率的空调机,虽然满足了养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但存在大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的缺陷。另有农户,在室外气温较低时,室内用煤炉加温,虽能达到目标温湿度,但存在环境密闭时,室内CO浓度过高,容易引起人及家蚕煤气中毒,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这一缺陷。也有农户在室外气温较高时,采用向大棚外喷洒井水降温,这样虽然可以使温湿度接近符合蚕的生理需求,使棚内温度下降,但存在费时、费工,引起棚内湿度过大,增加了家蚕发生真菌性病害的风险,从而降低蚕农收益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养蚕用温室大棚,特别适用于早春或晚秋室外气低于大蚕饲养期间适宜温度时,不需要人工加温,就能使环境条件适应大蚕期生理上对温湿度需要的温室大棚,同时又适用于在夏季及早秋,室外气温高于大蚕饲养期适宜温度时,不需要人工降温,就能使环境条件适应大蚕期生理上对温湿度需要的的温室大棚。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养蚕用温室大棚,特征是:搭建大棚的主体由内向外依次为支撑拱架、透明塑料薄膜层、保温层、黑白膜层,所述黑白膜层一面为黑色,一面为白色,大棚地面还含有一层保温材料层,大棚的两端分别为进口和出口。
进一步的是:在春季及晚秋日平均气温低于25℃时外层黑白膜的黑色的一面向外,夏季及早秋日平均气温高于25℃时外层黑白膜的白色的一面向外。
进一步的是:大棚主体保温层为不低于1厘米厚的稻草帘或麦秆草帘,大棚地面保温材料层为不低于5厘米厚稻草层或麦秆层。
进一步的是:大棚的搭建方向优选的是长度方向为南北向,进口和出口分别在大棚的南面和北面。
进一步的是:在春季及晚秋日均气温低于25℃时,两端的出入口需定时开门通风换气,夏季及早秋日均气温高于28℃时,两端出入口需全程开门通风换气,若日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则两端出入口需不定时的开门通风换气。
本发明的原理是:室外温度较低时,大棚的黑白膜的黑色一面向外,黑色面具有吸收太阳光的光能向内传递热能功能,从而保证了大棚内的温度,而本发明采用内部覆透明塑料薄膜,中间夹保温材料层的结构,室外气温较低时,大棚内热能不易散失,大棚地面铺设5厘米厚的保温材料,更进一步地增强了保温性能,故能使大棚内温度能适应大蚕饲养的环境条件的需求。室外温度较高时,黑白膜的白色面向外,白色面能不断地反射太阳光,避免了太阳光照射引起对大棚的增温,同时,另一面的黑色面,吸收棚内热能向外散失,大棚的两端又全程开门透气,形成对流,故能使大棚内温度降低到接近家蚕大蚕期对温湿度的需求的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国祥,未经蔡国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54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捕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