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型冲击检测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1792.0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2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绮;梁旖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高强电瓷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张文宣;文珊 |
地址: | 33729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冲击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冲击检测线,包括传送带、红外传感器、检测装置、温度传感器、风扇及PLC控制装置;所述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包括传感器架;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于传感器架上;所述检测装置位于第一传送带右边,所述电热丝设置于机架内壁上,电热丝位于滚筒上方,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机架内部;所述风扇包括风扇架、扇叶、转轴及电机,所述PLC控制装置位于检测装置右边,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于PLC控制装置上;所述传送装置、风扇、电热丝、驱动装置、气缸及温度传感器均与PLC控制装置电路连接,与传统冲击检测线相比,本发明能够减少更多的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击检测线,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型冲击检测线。
背景技术
绝缘子在出厂前需要进行耐热冲击检测,确保在线路上运行时其玻璃件在高温环境下不爆裂,剔除检测不合格的玻璃件产品,保证输变线电流安全可靠。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绝缘子耐热冲击检测多用煤气或天然气等燃气加热,而燃气加热需要有助燃风助燃,但两者比例比较难以控制,无法快速地将热量传递到各处,容易造成检测装置温度不均,影响了绝缘子的耐热冲击检测效果,浪费了能源;其次,检测装置往往为非完全封闭空间或者需要人工打开盖子,造成了检测装置内热量不断散失,需要不断加热才能维持温度,浪费了大量能源;此外,当检测装置内没有绝缘子时,加热装置也会继续加热,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型冲击检测线,该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解决绝缘子耐热冲击检测过程中,热量无法快速传到检测装置内部各处,以及在加热过程中无法封闭空间和在检测装置内没有绝缘子时依旧持续加热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节能型冲击检测线,包括传送装置、红外传感器、检测装置、温度传感器、风扇及PLC控制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位于第二传送带左边,第一传送带右端固定有传感器架;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于传感器架上;
所述检测装置位于第一传送带右边,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滚筒、电热丝及机架,所述滚筒水平设置于机架内,滚筒与第一传送带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滚筒后方连接驱动装置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机架设有风扇开口、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上设有滑轨、气缸和机架门,所述气缸末端与机架门连接,所述机架门上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位于滑轨上,所述电热丝设置于机架内壁上,电热丝位于滚筒上方,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机架内部;所述风扇设有风扇架,所述风扇架固定于风扇开口上;所述PLC控制装置位于检测装置右边,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于PLC控制装置上;
所述传送装置、风扇、电热丝、驱动装置、气缸及温度传感器均与PLC控制装置电路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传送带底部设有第一底脚、机架底部设有第二底脚,PLC控制装置底部设有第三底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架上设有挡板及第一连接转轴,所述第一连接转轴两端穿过挡板的通孔并固定于风扇架上。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内部设有石棉隔热保温层。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LC控制装置上设有第一开口、托板、显示屏及输入装置,所述显示屏位于第一开口上方,所述第一开口两侧设有凹槽,所述托板两侧设有凸柱,所述凸柱嵌于凹槽中,所述输入装置放置在托板上,所述显示屏及输入装置均与PLC控制装置电路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板上设有把手。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内部底面呈斜面结构,所述机架正表面下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开盖,所述开盖与开口间用合页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前方设有收集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高强电瓷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高强电瓷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17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