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温隔热弹性体改性沥青涂盖料及其制备方法、防水卷材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1251.1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4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杜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蜀羊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95/00 | 分类号: | C09D195/00;C09D7/61;C09D7/65;E04B1/66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12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体改性沥青 保温隔热 防水卷材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建筑防水材料 制备 保温隔热功能 石墨烯气凝胶 质量百分比 防水性能 隔热性能 天然沥青 原料配方 软化剂 保温 塑料 赋予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水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保温隔热弹性体改性沥青涂盖料及其制备方法、防水卷材;一种保温隔热弹性体改性沥青涂盖料,其特征在于,原料配方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下述组分:天然沥青40~70份、软化剂2~12份、石墨烯气凝胶0.1~5份、SBS 3~10份、塑料1~6份、填料10~4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涂盖料及所述防水卷材具有保温和隔热性能,在不影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性能的情况下,赋予了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保温隔热功能,拓宽了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保温防水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保温隔热弹性体改性沥青涂盖料及其制备方法、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因其性能优异、制造工艺简单、施工工法成熟、成本相较于其它防水材料低廉而在建筑物的屋面、立墙等部位使用广泛,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结构一般是以聚酯胎、玻纤胎、玻纤增强聚酯胎等为增强体,位于卷材中间位置,在增强体两侧涂覆改性沥青涂盖料,在改性沥青涂盖料上覆隔离材料。
石墨烯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轻固体材料,其内部有很多孔隙,充斥着空气,弹性和吸油能力令人惊喜,制备方法简单,石墨烯气凝胶的大比表面积和孔状结构致使其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且石墨烯气凝胶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更适合当今绿色发展的潮流。
随着建筑的发展,防水和保温功能成为了屋面墙体建造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施工方式是在屋面墙体上分别设置防水层和保温层,这样从材料到施工,无论是防水还是保温,都各自为阵、功能独立单一,缺乏统筹兼顾,其缺点有三:一是防水材料和保温材料之间互补性较差,防水保温性能降低,二是防水层一旦出现渗漏保温层随即失去保温功能,三是分两次施工,成本较昂贵,在具有优异防水效果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上新增保温隔热功能,且不影响其本身的防水效果和使用性能,制成集保温隔热和防水功能于一体的卷材,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中国CN106313815A公开了一种SBS改性沥青保温防水卷材,其保温防水原理为在卷材内分别设有SBS改性沥青层、聚乙烯防水层和聚氨酯材料制成的保温层,但这种将保温材料和防水材料并行使用,保温层聚氨酯为非憎水性材料,二者互补性较差,且卷材内另设保温层和防水层,会致使其表面不易粘结,导致防水保温性能降低,达不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将石墨烯气凝胶和沥青混合制成一种涂盖料应用到沥青卷材上,制得一种集保温隔热和防水功能于一体的卷材,符合本领域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隔热弹性体改性沥青涂盖料及其制备方法、防水卷材,所述保温隔热弹性体改性沥青涂盖料、防水卷材兼具优良的保温和防水性能,能够提高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低温柔性、耐高温性和内聚力,并使其展现出更优良的防水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保温隔热弹性体改性沥青涂盖料,它包括天然沥青、软化剂、石墨烯气凝胶、SBS、塑料和填料,各组分按质量份数计为:
天然沥青 40~70份
软化剂 2~12份
石墨烯气凝胶 0.1~5份
SBS 3~10份
塑料 1~6份
填料 10~40份。
所述天然沥青为岩沥青和/或湖沥青。
所述软化剂包括基础油、减线油或环烷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SBS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所述塑料包括聚丙烯、聚乙烯或聚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填料为滑石粉、重质碳酸钙或石粉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蜀羊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蜀羊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12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