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石墨烯复合膜的废水纯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2913.5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0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祥;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协创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2F1/14;B01D61/36;B01D71/02;B01D6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石墨 复合 废水 纯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复合膜的废水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含金属离子的废水可以通过蒸馏来纯化,它利用混合液体中各组分沸点不同,加热使水分蒸发成水蒸气,再将水蒸气冷凝、收集,获得高纯度的水;与其它的分离手段,如萃取、过滤结晶等相比,它的优点在于不需使用系统组分以外的其它溶剂,从而保证不会引入新的杂质;但由于共沸物的存在,蒸馏水中仍然含有离子杂质;且蒸馏耗费大量热能,成本太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复合膜的废水纯化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石墨烯复合膜的废水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废水储存在大口径的透明容器中,在废水表面放上石墨烯复合薄膜;
S2、对所述透明容器进行光照,废水蒸发;
所述石墨烯复合薄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2-4份,海藻酸钠1-3份,石墨烯9-12份。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当废水挥发至原体积的5-20%时,停止光照。
优选地,所述步骤2挥发的水蒸气可用冷凝装置收集。
优选地,所述步骤2的光照条件为太阳光照射或模拟太阳光照射。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海藻酸钠、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溶解于水中,加入所述石墨烯,超声2-4小时后,抽滤,低温烘干制成。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为羧基化的石墨烯。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的片径为0.5-5μm厚度为0.8-1.2n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废水的纯化方法,通过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光热性质,促进废水中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蒸发,避免共沸物带出,利用自然光即可快速实现,无须额外加热,节约能源,可获得高纯度的蒸馏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中各组分的份数均表示重量份。
实施例1:
一种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将海藻酸钠2份、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3份溶解于200份水中,加入羧基化的石墨烯10.5份,所述石墨烯的片径为0.5-5μm厚度为0.8-1.2nm,超声3小时后,抽滤,低温烘干制成。
实施例2:
一种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将海藻酸钠1份、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2份溶解于200份水中,加入羧基化的石墨烯9份,所述石墨烯的片径为0.5-5μm厚度为0.8-1.2nm,超声2小时后,抽滤,低温烘干制成。
实施例3:
一种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将海藻酸钠3份、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4份溶解于200份水中,加入羧基化的石墨烯12份,所述石墨烯的片径为0.5-5μm厚度为0.8-1.2nm,超声2-4小时后,抽滤,低温烘干制成。
实施例4:
一种基于石墨烯复合膜的废水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2L废水储存在大口径的透明容器中,在废水表面放上实施例1制得的石墨烯复合薄膜;
S2、对所述透明容器进行太阳光照射,废水蒸发,用冷凝装置收集水蒸气,当废水挥发至原体积的5%时,停止光照,耗时176分钟。
实施例5:
一种基于石墨烯复合膜的废水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2L废水储存在大口径的透明容器中,在废水表面放上实施例2制得的石墨烯复合薄膜;
S2、对所述透明容器进行太阳光照射,废水蒸发,用冷凝装置收集水蒸气,当废水挥发至原体积的5%时,停止光照,耗时221分钟。
实施例6:
一种基于石墨烯复合膜的废水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2L废水储存在大口径的透明容器中,在废水表面放上实施例3制得的石墨烯复合薄膜;
S2、对所述透明容器进行太阳光照射,废水蒸发,用冷凝装置收集水蒸气,当废水挥发至原体积的5%时,停止光照,耗时194分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没有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基础上做出的等同替换或者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协创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协创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2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