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砂岩型铀矿层间氧化方向的判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9623.5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9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易超;李西得;张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闫兆梅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方向 层间 砂岩型铀矿 地层 勘查技术 数据统计 铀矿地质 砂岩 过渡带 图件 还原 编制 部署 研究 | ||
本发明属于铀矿地质勘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砂岩型铀矿层间氧化方向的判别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识别研究区氧化砂岩特征;步骤(2)、数据统计及整理;步骤(3)、图件编制;步骤(4)、判别层间氧化方向。本发明能够快速、便捷的判别某地区某一地层中的氧化方向及氧化程度,圈定该地层中氧化‑还原过渡带前锋线的位置和走向,对指导该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勘查部署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铀矿地质勘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砂岩型铀矿层间氧化方向的判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技术的突破,砂岩型铀矿已成为我国经济、易采、环保的有效资源。其中,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具有矿体规模大、连通性好、经济易采的特点,将是未来我国主攻的砂岩型铀矿类型之一。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主要受层间氧化带的空间展布规律控制,一般铀矿体产出在氧化-还原过渡带前锋线附近。而氧化-还原过渡带前锋线的展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受地层层间水的氧化方向及氧化程度控制。也就是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体的产出位置一定程度上是由地层层间水的氧化方向及氧化程度来决定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砂岩型铀矿层间氧化方向的判别方法,能够快速、便捷的判别某地区某一地层中的氧化方向及氧化程度,圈定该地层中氧化-还原过渡带前锋线的位置和走向,对指导该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勘查部署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意义。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砂岩型铀矿层间氧化方向的判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识别研究区氧化砂岩特征:
步骤1.1、通过对构造演化史、岩相古地理及古气候的研究,确定区内氧化色及原生色;
步骤1.2、通过钻孔岩心观察,建立氧化砂岩与原生砂岩识别标准;
步骤2、数据统计及整理;
步骤3、图件编制;
步骤4、判别层间氧化方向。
所述步骤1.1中,
氧化砂岩主要表现为紫红色、砖红色;
二次还原砂岩是早先的紫红色、砖红色氧化砂岩经深源油气等还原性气体二次改造而形成的,表现为绿色、灰绿色砂岩;
局部地区由于还原不彻底,仍保留了早先紫红色、砖红色氧化残留,称其为古氧化残留砂岩。
所述步骤1.2中,
古氧化残留砂岩颜色为紫红色、砖红色,粒度一般为细-粉砂岩,胶结程度较高,基本未见有炭屑、黄铁矿等还原物质。
二次还原砂岩颜色表现为绿色、灰绿色,粒度一般为细-粗砂岩,胶结程度较弱,砂质疏松,极少见到炭屑、黄铁矿等还原性物质;
原生砂岩颜色表现为灰色,粒度分布范围广,砂质疏松,胶结程度差,含有较多的炭屑及黄铁矿等还原性物质。
所述古氧化残留砂岩和二次还原砂岩均接受过早期的古层间氧化作用,统称为古层间氧化砂岩。
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分别统计研究区每个钻孔中直罗组下段的古层间氧化砂岩厚度与所有类型砂岩的总厚度,并计算出古层间氧化砂岩厚度与砂岩总厚度的比值。
所述步骤3的具体步骤为:在ArcGIS软件上编制古层间氧化砂岩厚度与砂岩总厚度比值的空间展布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96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