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基坑降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6596.6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6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白艳飞;吕永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3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降水 装置 | ||
一种浅基坑降水装置,包括支管、对接管道、环形管道、主管道、手动压水井、溢水池、自吸泵和出水管道;所述支管底端焊接有针型钻头,管身下部开有多排吸水孔,所述对接管道上装有阀门,两端部连接快速接头,所述环形管道两端套丝,其中一端连接三通;所述对接管道将支管和环形管道的三通对接;所述手动压水井和自吸泵组装成一体结构,手动压水井的下水管穿过溢水池底板且与溢水池底板密封焊接;所述自吸泵安装在溢水池底板底部,其进水口与安装在手动压水井的下水管端部的三通侧出口密封对接,其排水管道被引入到蓄水沉淀池中;所述三通下出口与环形管道密封对接。该装置降水效果好、施工速度快、操作简单、可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浅基坑降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某基坑施工时,如果其自然水位较高-1米左右、基坑开挖深度在-4米、基坑投影为狭长型(宽度不大于5米)且整体降水水量不大时,如果采用明沟排水其降水效果有限且施工时易造成边坡不稳,如果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其降水效果较好,但需要较长的降水周期和较大的设备维修管理投入且大型井点降水需打大口径降水井,降水成本及周期均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浅基坑降水装置,该装置降水效果好、施工速度快、操作简单、可重复使用。
如上构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浅基坑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管、对接管道、环形管道、主管道、手动压水井、溢水池、自吸泵和出水管道;所述支管底端焊接有针型钻头,管身下部开有多排吸水孔,所述对接管道上装有阀门,两端部连接快速接头,所述环形管道两端套丝,其中一端连接三通,所述对接管道将支管顶端和环形管道的三通进行密封对接;所述手动压水井和自吸泵组装成一体结构,手动压水井的下水管穿过溢水池底板且与溢水池底板密封焊接,手动压水井的下水管端部安装一个三通;所述自吸泵安装在溢水池底板底部,其进水口与手动压水井的下水管端部的三通侧出口密封对接,其排水管道被引入到蓄水沉淀池中;所述手动压水井的下水管端部的三通下出口连接一段主管,该主管通过快速接头与环形管道密封对接。
上述支管顶端套丝与对接管道一端的快速接头密封对接,对接管道另一端快速接头与环形管道的三通密封对接。
上述支管采用DN25不锈钢钢管制作,长度为5-7米,管身下端部每隔150-200mm钻20mm吸水孔,吸水孔数量≥8排。
上述环形管道采用DN30不锈钢管制作,2-3米为一节。
上述对接管道采用DN30塑料柔性管道,长度1米。
上述手动压水井的下水管穿过溢水池底板的部分≥300mm。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的全部构件均可回收利用,一次投入后,即可多次长期使用,只需调整部分阀门、密封材料即可重新使用。
2、本发明各部件的材料均为常见的五金材料,成本价低。
3、本发明操作简单。只需简单操作就能完成现场组装,操作人员不需进行专业培训,普通工人即可完成。
4、本发明施工速度快。现场组对安装2-4小时即可完成,开始降水作业。
5、本发明降水效果好。降水完成后,直接拔出支管即可,现场没有降水井口,不需要二次处理井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待降水基坑、2-支管、3-吸水孔、4-针型钻头、5-90°对接弯头、6-对接管道(中部带阀门)、7-环形管道(带三通)、8-主管、9-快速接头、10-手动压水井、11-溢水池、12-自吸泵、13-支架、14-排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65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