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UPFC阻尼含风电系统振荡特性的POD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5930.6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8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和萍;陶玉昆;李从善;杨存祥;张文忠;李凯章;耿斯涵;和艳萍;胡亚伟;李中全;胡威;朱莉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3/24 | 分类号: | H02J3/24;H02J3/38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谢萍 |
地址: | 45000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upfc 阻尼 含风电 系统 振荡 特性 pod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UPFC阻尼含风电系统振荡特性的POD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构建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模型;
S2,构建双馈风力发电机组DFIG的模型;
S3,将步骤S1的UPFC模型和步骤S2的DFIG模型加入电网系统中;
S4,通过特征根分析和时域仿真方法,分析风电并网容量和UPFC补偿度对电网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当风电场出力不变,UPFC串联补偿水平不同时,从发电机功角振荡曲线得出随着串联补偿水平的提高,振荡的幅度越来越小;当风电场出力不同,UPFC串联补偿水平相同时,从发电机功角振荡曲线得出随着风电场输出功率水平的增加,振荡的幅度越来越大;
S5,构造POD控制器的模型;
S6,将POD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步骤S3电网系统的UPFC的并联侧,并将电网系统联络线的信号作为POD控制器的输入信号;
S7,针对步骤S4的电网系统,改变电网系统中同步发电机的出力和电网系统联络线传输功率,通过特征根分析和时域仿真方法,分析UPFC和POD控制器对电网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加装有POD控制器的UPFC在更广泛的联络线传输功率范围下增加系统阻尼,调整区域的整体发电量,区域的联络线传输功率发生改变;调解发电机出力,改变风电渗透率,研究不同DFIG渗透率下的区域间振荡模式,得到随着DFIG出力的增加,区域间振荡模式1的频率下降,阻尼比先降低再升高;区域间振荡模式2的频率和阻尼比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PFC阻尼含风电系统振荡特性的POD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具体步骤为:S1.1,构建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数学模型;
所述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包括换流器VSC1、换流器VSC2、直流电容C、串联电容Cse、并联变压器Tsh、串联变压器Tse、并联等效电感Lsh、串联等效电感Lse、线路等效电抗Xa和线路等效电抗Xb;换流器VSC1与换流器VSC2通过直流电容C相连并耦合;且换流器VSC1通过并联等效电感Lsh和并联变压器Tsh接入到电网的节点1处,换流器VSC1向节点1输入一个幅值可调的无功电流;节点1通过线路等效电抗Xa与节点a连接;换流器VSC2通过串联等效电感Lse和串联变压器Tse接入电网,向电网输入一个幅值和相位可调的电压;且串联变压器Tse的二次侧串联在节点1和节点2之间,节点2通过线路等效电抗Xb与节点b连接;
S1.2,根据步骤S1.1,获取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串联侧的控制模型;
以节点1处的电压V1为基准,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串联侧的时域控制模型为:
其中,Pb为节点2到节点b之间线路的有功功率;Qb为节点2到节点b之间线路的无功功率;V1为节点1的电压;Vse为串联电压;θse为串联电压的相位角;VR为线路等效阻抗电压;θR为线路等效阻抗电压的相位角;XR为线路等效电抗;
将串联侧时域控制模型转换到d-q坐标系下为:
其中,Vsed为串联电压Vse的d轴分量,Vbd为节点b电压Vb的d轴分量,Vseq为串联电压Vse的q轴分量,Vbq为节点b电压Vb的q轴分量;
S1.3,根据步骤S1.1,获取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并联侧的控制模型;
式中:Vshd为并联电压Vsh的d轴分量,Ishd为串联电流Ish的d轴分量,Vshq为并联电压Vsh的q轴分量,Ishq为串联电流Ish的q轴分量;
S1.4,根据步骤S1.1-S1.3,建立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三阶动态模型;
其中:v0为控制信号;如果控制信号v0被使用,那么u1、u2、u3是1,否则是0;vp表示串联电压Vse与线路电流同相位的分量,在稳定状态,输入变量vp0被设为0;vq表示串联电压Vse与线路电流相差90°的分量,输入变量vq0决定在稳定状态时vq的大小;iq表示与V1正交的串联电流ish的分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学院,未经郑州轻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59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