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级分区转轮除湿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8139.2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3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葛天舒;吴宣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湿转轮 预冷 转轮除湿系统 多级分区 再生风机 再生区 预热 除湿 脱附 冷凝器和蒸发器 制冷剂循环回路 除湿风机 除湿性能 高效利用 回风风机 室外新风 外部热源 再生能耗 除湿区 回风区 节流阀 冷凝器 热分离 热空气 热转移 湿负荷 压缩机 蒸发器 冷源 转轮 冷空气 外部 能源 | ||
1.一种多级分区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轮、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外部冷源、除湿风机、预再生风机、外部热源、再生风机和回风风机;其中,
所述转轮分为预再生区、再生区、回风区和除湿区;
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阀和所述蒸发器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
所述冷凝器、所述预再生区及所述预再生风机构成预再生空气流路;
所述外部热源、所述再生区及所述再生风机构成再生空气流路;
所述蒸发器、所述回风区及所述回风风机构成室内回风空气流路;
所述外部冷源、所述除湿区及所述除湿风机构成除湿空气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分区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再生区、所述再生区、所述回风区及所述除湿区为扇形;其中,
所述预再生区的圆心角为30°;所述再生区的圆心角为90°;所述回风区的圆心角为30°;所述除湿区的圆心角为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分区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节流阀的制冷剂入口相连,所述节流阀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入口相连,构成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分区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为预再生空气进风口,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与所述预再生区的进风口相连,所述预再生区的出风口与所述预再生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所述预再生风机的出风口通向室外环境,构成所述预再生空气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分区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热源的一端为再生空气进风口,所述外部热源的另一端与所述再生区的进风口相连,所述再生区的出风口与所述再生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所述再生风机的出风口通向室外环境,构成所述再生空气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分区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一端为室内回风空气进风口,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回风区的进风口相连,所述回风区的出风口与所述回风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所述回风风机的出风口通向室内环境,构成所述室内回风空气流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分区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冷源的一端为室外新风空气进风口,所述外部冷源的另一端与所述除湿区的进风口相连,所述除湿区的出风口与所述除湿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所述除湿风机的出风口通向室内环境,构成所述除湿空气流路。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级分区转轮除湿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硅胶吸附剂吸附室外新风中的水分,降低所述室外新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然后送入室内;
步骤2,对所述硅胶吸附剂进行再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级分区转轮除湿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
步骤1.1,经过所述蒸发器冷却的室内回风空气对所述回风区内的所述硅胶吸附剂进行冷却;
步骤1.2,所述除湿区的所述硅胶吸附剂吸附室外新风中的水分,降低所述室外新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然后送入室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级分区转轮除湿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
步骤2.1,经过所述冷凝器加热的预再生空气对所述预再生区内的所述硅胶吸附剂进行预热,使得所述预再生区中的硅胶吸附剂的温度升高;
步骤2.2,经过所述外部热源加热的再生空气温度升高并达到硅胶吸附剂的再生温度,然后被引至所述转轮中所述再生区,使所述硅胶吸附剂温度升高并带走其中的水分,实现硅胶吸附剂的再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813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