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6687.1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4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佳翼;后国波;亓森林;李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20 | 分类号: | G03B2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唐芳芳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设备。所述投影设备具有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投影设备包括光源装置及空间光调制器,光源装置用于发出光源光,光源光包括蓝色光及其他颜色光。所述空间光调制器用于图像数据调制所述光源光以产生图像光。其中,所述光源装置在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发出的所述其他颜色光的光通量相较于所述光源装置在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发出的所述其他颜色光的光通量大,且当投影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其他颜色光在所述光源光中的光通量占比大于当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其他颜色光在所述光源光中的光通量占比。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使得投影设备出射的光对人的损伤减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据研究表明,蓝光有可能对人眼造成的影响有:一、蓝光含量过高会引起视觉疲劳增加,二、对眼生理发育产生影响;三、长期在此类光环境下,年老时诱发人眼黄斑变性的可能性会增加。鉴于此,如何改善蓝光对人眼的伤害是投影显示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当今蓝光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国也开始针对蓝光危害制定相关安全标准来降低产品中的蓝光危害。
特别是,在激光投影领域中,激光投影由于其寿命长和亮度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目前的激发投影的光源一般采用蓝色激光光源提供蓝光光源,同时采用蓝色激光激发波长转换材料的技术产生所需的其它颜色的光,比如,采用蓝色激光激发绿色波长转换材料产生所需的绿光、激发红色波长转换材料产生所需的红光、激发黄色波长转换材料产生所需要红光和绿光等。因此,在使用激光加荧光混合成的白色光源的投影设备中,如图1及图2所示,蓝光的带宽窄且蓝光功率占整个可见光光谱范围的比重较高,且蓝光光谱光功率密度峰值与非蓝光光谱光功率密度峰值的比值也可能较大,导致对人眼的伤害可能较大,有必要改善。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投影设备蓝光对人眼造成伤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改善蓝光对人眼造成的伤害的投影设备,具有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所述投影设备包括:光源装置,用于发出光源光,所述光源光包括蓝色光及其他颜色光;及空间光调制器,用于根据图像数据调制所述光源光以产生图像光,其中,所述光源装置在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发出的所述其他颜色光的光通量相较于所述光源装置在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发出的所述其他颜色光的光通量大,且当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其他颜色光在所述光源光中的光通量占比大于当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其他颜色光在所述光源光中的光通量占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其他颜色光包括第一颜色光,所述光源装置在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发出的所述第一颜色光的光通量相较于所述光源装置在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发出的所述第一颜色光的光通量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颜色光的峰值波长的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大于所述蓝色光的峰值波长的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其他颜色光包括第二颜色光,所述光源装置在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发出的所述第二颜色光的光通量相较于所述光源装置在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发出的所述第二颜色光的光通量大,其中,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红色光且所述第二颜色光为绿色光或者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绿色光且所述第二颜色为红色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装置在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发出的所述蓝色光的光通量相较于所述光源装置在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发出的所述蓝色光的光通量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装置在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发出的所述蓝色光的光功率密度峰值与所述第一颜色光或所述第二颜色光的光功率密度峰值比值相较于所述光源装置在所述投影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蓝色光的光功率密度峰值与所述第一颜色光或所述第二颜色光的光功率密度峰值比值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66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