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封堵膜输送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6644.3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2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岑道卷;王军;李桂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荟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微斗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390 | 代理人: | 唐立平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封堵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尤其是一种医用封堵膜输送管。
背景技术
在胸腔镜下微创切口进行胸部手术时,外科医生在患者胸壁上切开一至数个不等的微创切口并辅以管孔穿刺器械建立胸腔镜观察通道和手术器械进出通道,利用微创手术器械进入患者体内对病变组织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对病变组织切除后需要对组织创面进行缝合和止血,以减少切面的渗血或漏气。内脏组织创面的渗血或漏气常常予以可降解医用膜(可吸收膜)贴于创面表面进行封堵,以减少创面渗血或针眼漏气,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医务人员尽可能只开设三孔、双孔甚至单孔,这样既可以达到手术效果,也可以减少手术创伤,使患者术后更易于康复。
当前腔镜手术使用医用封堵膜进行创面封堵时都是通过微创钳夹持经过折叠的医用封堵膜经过器械通道直接运送至手术部位,然后再将医用封堵膜展开粘贴于创面上。受限于器械通道直径大小及手术操作区的内部空间狭窄,这种医用封堵膜的运送和展开均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也容易损伤封堵膜,降低医用封堵膜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运送和展开医用封堵膜方便且不损坏医用封堵膜的医用封堵膜输送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封堵膜输送管,其包括管体及开设于所述管体的管壁上的夹缝,所述夹缝自所述管体的端部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向所述管体中部延伸,且所述夹缝贯穿所述管体的管壁,所述夹缝位于所述管体的端部的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开设有两个所述夹缝,所述两个夹缝自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向所述管体中部开设,所述两个夹缝相对且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两个夹缝位于所述圆形的同一直径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第二端开设有一个所述夹缝,开设于所述管体的第二端的夹缝自所述管体的第二端向所述管体中部开设,所述管体的长度与所述夹缝的长度之比大于2:1;或者,所述管体的第二端开设有两个所述夹缝,开设于所述管体的第二端的两个夹缝自所述管体的第二端向所述管体中部开设,开设于所述管体的第二端的两个夹缝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管体的长度与所述夹缝的长度之比大于2:1。
优选地,开设于所述管体的第二端的夹缝与对应的开设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的夹缝位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长度与所述夹缝的长度之比为2.2-4:1。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开设有一个所述夹缝,所述两个夹缝分别自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向所述管体中部开设,所述管体的长度与所述夹缝的长度之比大于2:1。
优选地,所述夹缝的开放端设置有扩口。
优选地,所述夹缝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为15-65:1。
优选地,所述管体由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封堵膜输送管,微创钳穿出医用封堵膜输送管管体后可夹持封堵膜的中央对折线处或一边的边缘处,夹持封堵膜从夹缝的开放端回退至夹缝的封闭端,单向旋转医用封堵膜输送管或微创钳使封堵膜被完全卷进管体内,然后再经过器械进出通道运送至手术部位,移动医用封堵膜输送管或微创钳以露出医用封堵膜,利用其他微创钳协助将卷起来的医用封堵膜展开并贴于创面上,相较于直接使用微创钳夹持封堵膜的运送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封堵膜输送管运送和展开封堵膜方便且不损坏封堵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封堵膜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封堵膜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封堵膜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封堵膜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封堵膜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封堵膜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管口投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荟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科荟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66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