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翼编织水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59166.5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5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秦治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治宇 |
主分类号: | F16L11/02 | 分类号: | F16L1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地址: | 455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翼 编织 | ||
本发明提供了双翼编织水带,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水带折角处易破损,水带弯折使用时使用寿命会降低,水带易磨损泄漏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处于外侧的编织层,编织层的内侧设有塑料薄膜层,塑料薄膜层圆周形成封闭的空腔,编织层和塑料薄膜层共同构成水带本体,编织层的外部左右两侧设有护边,护边沿长度方向对称分布在两侧;本发明结构巧妙,构思新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水带技术领域,特别是双翼编织水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农用水带大多都是单层或多层的结构,在水带不使用时会折叠成长条形便于存放,在使用时水带会鼓起成圆柱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折叠时会在水带的两侧形成折痕,折痕处由于存在尖角,会造成使用时应力过大,容易破损,此外,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对水带进行弯折,这就导致水带在弯折处已破损;同时由于水带在地面上拉扯时,两侧的折弯部位非常容易磨损,现在大多数水带的损坏泄漏都是两侧边最先损坏,严重影响了水带的使用寿命。
因此设计一种可以有效的防护水带两侧边磨损以及弯折损坏的水带,对提高水带的使用寿命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双翼编织水带,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水带折角处易破损,水带弯折使用时使用寿命会降低,水带易磨损泄漏的问题。
双翼编织水带,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处于外侧的编织层,编织层的内侧设有塑料薄膜层,塑料薄膜层圆周形成封闭的空腔,编织层和塑料薄膜层共同构成水带本体,编织层的外部左右两侧设有护边,护边沿长度方向对称分布在两侧。
本发明结构巧妙,构思新颖,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水带折角处易破损,水带弯折使用时使用寿命会降低,水带易磨损泄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3可知,本发明包括处于外侧的编织层1,编织层1的内侧设有塑料薄膜层2,塑料薄膜层2圆周形成封闭的空腔3,编织层1和塑料薄膜层2共同构成水带本体,编织层1的外部左右两侧设有护边4,护边4沿长度方向对称分布在两侧。
所述的护边4通过编织制成,护边4为上下两层编织层1编织在一体的结构,护边4外侧设有编织而成的圆柱状加强肋5。
所述的加强肋5的内侧设有一段平面塑形层6,平面塑形层6通过挤压制成,平面塑形层6与编织层1之间圆滑过渡连接,平面塑形层6和加强肋5共同构成护边4。
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在采用该水带进行输水时,在空腔3中通入水后,空腔3会在水的作用下鼓为圆形,此时正常情况下左右两侧的边界部位由于有折痕,在使用鼓起时收到的应力较大,容易破损,此时由于本发明水带左右两侧护边4的存在,很好的增大了两侧折痕处的抗拉应力,使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更长。
此外由于在输水管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的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水管需要进行弯折,水管在弯折处两侧会形成尖角,同时在弯折处水流压力较大,此时弯折处极易造成损坏,本发明通过两侧护边4中双层平面塑形层6以及外侧的圆柱状加强肋5很好的实现了弯折处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使的在弯折处不易造成水带的泄漏;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水带经常需要在地面上拉扯,在两侧的折角处长时间与地面之间的磨损会提前损坏泄漏,影响水带使用,本发明可以有效的增加水带两侧的耐磨损度,增加水带的使用寿命,在折角处的破损只有在外侧护边4编织层1全部磨损后才会造成水带的泄漏,而护边4处为上下两层编织层1的厚度,更加有效的增加了耐磨损度。
本发明结构巧妙,构思新颖,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水带折角处易破损,水带弯折使用时使用寿命会降低,水带易磨损泄漏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治宇,未经秦治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91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伸缩气管
- 下一篇:一种管道接驳结构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