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黄丝藻及其培养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50237.5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7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白雪梅;吴洪;王慧岭;尹顺吉;王琳;杨巧利;李青;刘芳伟;陈昱;朱振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P7/64;C12P19/04;C02F3/32;A23K10/16;C12R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卢军峰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坊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黄丝藻 及其 培养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黄丝藻及其培养与应用,该黄丝藻命名为ENN172(Tribonema sp.),已于2017年9月2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712。该黄丝藻可以应用于二氧化碳减排、废水处理、生产生物燃料、食品、营养保健品、医药制品、化妆品、化学制品、饲料及饵料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黄丝藻及其培养与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株黄丝藻ENN172(Tribonema sp.)及其在规模化养殖和二氧化碳减排、废水处理、生产生物燃料、食品、营养保健品、医药制品、化妆品、化学制品、饲料、饵料领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也接踵而至,正威胁着全球安全。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已从环境问题上升为国际政治问题,成为多国政府关注重点。各国纷纷制定了宏伟的减排目标,颁布了新能源特别是生物燃料的支持政策。生物燃料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生物燃料源于玉米、大豆、甘蔗、甜菜、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等,在美国、巴西以及欧洲已达商业水平,但由于其“与人争粮”、“与粮争地”,其规模化应用受到限制;第二代生物燃料来源于秸秆、麻疯树籽和棕榈树等农、林业产品及废弃物,但由于原料收集困难、转化效率低,其应用实践也受到制约。第三代生物燃料以微藻为代表,它是一类光合效率高、产油能力强的单细胞低等微生物。目前,地球上存活的微藻已超过20万种,藻类(包括大型海藻和微藻)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约0.95×1011吨,占全球净光合作用产量的47.5%;其产量远高于大豆、麻风树籽,最高含油量可达50%以上,并且藻类生长还可与沙荒地等非农耕地治理、废水中氮磷等元素回收利用(即废水治理)相结合,被公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能源原料。
黄丝藻是微藻中的一个种类,属于黄藻门、黄藻纲、黄丝藻目、黄丝藻属,藻体呈不分枝丝状群体。据现有报道,本属有28种,我国仅有17 种2变种,与其相关的研究记载很少,并且一般认为黄丝藻生长速度慢、不能够持续长周期养殖、油脂积累速度也慢,不适用于大规模的藻类产品的生产,故至今未见关于黄丝藻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应用方面的报道。因此,开发具有生长速率快、能够持续长周期养殖等优良特性的黄丝藻藻株对推进其规模化应用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生长速度快、能够持续长周期养殖、油脂积累速度快、适用于规模化养殖的黄丝藻。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黄丝藻,命名为ENN172(Tribonema sp.),已于 2017年9月2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No.1471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黄丝藻在二氧化碳减排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黄丝藻在生产生物燃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黄丝藻在食品、营养保健品、医药制品、化妆品、化学制品、饲料和饵料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黄丝藻在规模化养殖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黄丝藻在能源(油脂)、营养保健及医药制品 (EPA、棕榈油酸、多糖)、化妆品(多糖)、饲料(藻粉、藻渣)、饵料(藻活细胞)的联产中的应用。
在上述应用中,所述黄丝藻的藻株中的脂肪酸的日增长量为 3.29-7.36%。
在上述应用中,所述黄丝藻的增长速率为0.58g/L/d-1.74g/L/d。
在上述应用中,所述黄丝藻的单位面积产量为21.5g/m2/d-96.35g/m2/d。
在上述应用中,所述黄丝藻的藻株的棕榈油酸占藻株的总脂肪酸含量的41%以上,二十碳五烯酸占所述藻株的总脂肪酸含量的4.2%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02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