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GN及CNN的单目标优化问题寻优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9128.1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6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达权;李海艳;黄运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N3/04 | 分类号: | 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gn cnn 目标 优化 问题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AGN及CNN的单目标优化问题寻优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优化问题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实世界中有着大量的优化问题,对于优化问题的解决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针对给定的一个实际优化问题,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将其转换为有着规范函数表达的优化问题,也就是定义决策空间、目标空间以及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步是在上一步中获得的规范函数表达的优化问题基础上,通过计算的方式求得其最优解。
优化问题依据决策变量是否连续可以分为两大类。如果决策变量是连续的,那么优化问题是连续优化问题;如果决策变量是离散的,那么优化问题是组合优化问题。优化问题依据是否有约束,可以分为有约束的和无约束的。依据目标变量的个数,可以分为单目标优化和多目标优化。
优化问题的求解有两大类方法,包括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
解析方法是通过严格的数学证明与推导,得到精确的最优解,仅能解决一些典型的优化问题,在实际问题上往往难以应用。数值方法是通过设计恰当的迭代算式,通过一系列迭代,得到近似最优解,对优化问题要求很低,只需要给定一个决策向量、优化问题可以反馈一个目标向量,即优化问题可以是一个黑盒问题、无需明显的表达式,适合求解实际问题。
传统的数值优化方法,如牛顿法等,容易陷入问题的局部最优;而广义的进化算法(包括进化算法和群智能算法)通过模拟生物群体行为特性或是事物的发展与结构特性,设计迭代算式,全局搜索能力较强,但求解复杂的优化问题时耗时较长且近似最优解的精度不够,若模型参数设计不合理则出现求解不出近似最优解的情况,另外,对于有约束的优化问题,模型设计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且模型参数难以确定,使得求解出来的解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实际问题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AGN及CNN的单目标优化问题寻优方法及装置,以对单目标连续型优化问题进行快速寻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AGN及CNN的单目标优化问题寻优方法,包括:
步骤A:根据待处理的优化问题,确定待优化函数Z=g(x1,x2,x3,…,xk);其中,x1、x2、x3、……、xk为决策变量,Z为优化目标,k为决策变量个数;
步骤B:在待优化领域Db中采集所述待优化函数的待优化目标点云组,所述待优化目标点云组包含p个待优化目标点云;其中,所述待优化领域Db中,x1∈[a1,b1],x2∈[a2,b2],…,xk∈[ak,bk];
步骤C:在k>2时,创建并训练去噪自编码器网络AGN,利用所述AGN的编码部分将各个决策变量x1、x2、x3、……、xk编码为y1和y2,所述AGN的输入层和输出层神经元个数均为k;
步骤D:将所述待优化目标点云组对应的y1值及y2值分别按由小至大的方式进行排序,将y1值映射为其在按y1排序中的序号y1',将y2值映射为其在按y2排序中的序号y2',并创建映射表aa存储y1值与y1'的关系、y2值与y2'的关系以及对应的Z值;
步骤E:选取每个待优化目标点云的y1'值及y2'值作为代表相应待优化目标点云的两个特征,创建所述待优化目标点云组的二维矩阵kk;其中,y1'为所述二维矩阵kk的行序号,y2'为所述二维矩阵kk的列序号,所述二维矩阵kk上第y1'行第y2'列的值为Z;
步骤F:将所述二维矩阵kk输入到预先训练获得的CNN二决策变量寻优器中,获得所述二维矩阵kk中最值点的y1'值、y2'值及Z值;
步骤G:查询所述映射表aa,将y1'值映射为y1,将y2'值映射为y2,利用所述AGN的解码部分将y1和y2解码为X1、X2、X3、……、Xk,输出优化结果为:当x1取X1、x2取X2、……、xk取Xk时达到全局最优Z。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在k=2时,令y1=x1,y2=x2,执行步骤D至步骤G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创建并训练获得去噪自编码器网络AGN,包括:
创建一个三层的去噪自编码器模型,所述去噪自编码器模型的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均为k,所述去噪自编码器模型的隐藏层神经元个数为2;
分别设置所述去噪自编码器模型的相关参数,所述相关参数包括神经元激活函数、损失函数、训练算法、学习率、批量训练样本数目ba'、噪声系数和最小误差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91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放置纱线的防尘箱
- 下一篇:硒鼓黑纸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