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全天候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5523.2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5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费远鹏;吴祥兴;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能特(苏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新能源 汽车 全天候 充电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全天候充电系统,包括地基、2个正极固定管、2个负极固定管、正极母排和负极母排,所述正极固定管、负极固定管均固定于地基上;一正极电缆安装于正极固定管上,位于正极电缆一端的输出端与正极母排电连接,一负极电缆安装于负极固定管上,位于负极电缆一端的输出端与负极母排电连接;所述2个顶部伞状绝缘片分别位于筒状主体上部,所述中部伞状绝缘片位于筒状主体中部接。本发明即使雨水在风力的作用从各个方向落入本发明高压绝缘子,也能避免连续的水膜形成,进一步保证了全天候水平杆和母排电之间的绝缘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天候充电系统,属于电动汽车自动充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能源多样化需求的提高,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汽车市场上,与传统燃油汽车不同的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没有燃油发动机,而是由充电模块、电池以及电机等组成,电池通过充电模块的充电口与市电连接以充电,电池为电机的动力源,电机转动以驱动车轮。
现有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充电困难,耗时长,续驶路程短,一般一次充电需要2~3小时,能行驶150 公里左右,无法与燃油汽车相比,然而内燃机车的使用是能源环境危机进一步加深的重要原因,因此,低噪音、零排放、能量利用率高的电动汽车将替代传统内燃机汽车,为此需要充电设备的相适应,来达到充电时间短、行程长、工作可靠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全天候充电系统,该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全天候充电系统避免了雨天雨水沿着塔式绝缘子的外侧下滴形成连续的水膜,导致水平杆和母排电导通,实现了全天候强绝缘性,有效解决了现有直流充电架雨天绝缘不佳无法使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全天候充电系统,包括地基、2个正极固定管、2个负极固定管、正极母排和负极母排,所述正极固定管、负极固定管均固定于地基上,2个正极固定管之间沿竖直方向固定有2个正极横杆,此2个正极横杆之间固定有一正极竖杆,2个负极固定管之间沿竖直方向固定有2个负极横杆,此2个负极横杆之间固定有一负极竖杆;
一正极水平杆一端固定于正极竖杆上且与正极竖杆垂直设置,一负极水平杆一端固定于负极竖杆上且与负极竖杆垂直设置,所述正极母排分别通过2个高压绝缘子安装于正极水平杆、负极水平杆上,所述负极母排分别通过2个高压绝缘子安装于正极水平杆、负极水平杆上;
一正极电缆安装于正极固定管上,位于正极电缆一端的输出端与正极母排电连接,一负极电缆安装于负极固定管上,位于负极电缆一端的输出端与负极母排电连接;
一弧形正极支撑杆的上端与正极水平杆连接,其下端与正极竖杆连接,一弧形负极支撑杆的上端与负极水平杆连接,其下端与负极竖杆连接;所述2个正极固定管中至少一个正极固定管上安装有第一避雷针,所述2个负极固定管中至少一个负极固定管上安装有第二避雷针;
所述高压绝缘子包括筒状主体、2个顶部伞状绝缘片、2个次顶部伞状绝缘片和中部伞状绝缘片,所述中部伞状绝缘片的直径大于顶部伞状绝缘片的直径,次顶部伞状绝缘片直径小于顶部伞状绝缘片直径;
所述2个顶部伞状绝缘片分别位于筒状主体上部,所述中部伞状绝缘片位于筒状主体中部,2个次顶部伞状绝缘片中一个位于一个顶部伞状绝缘片与中部伞状绝缘片之间,另一个次顶部伞状绝缘片位于另一个顶部伞状绝缘片与中部伞状绝缘片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2个所述正极横杆平行设置,2个所述负极横杆平行设置。
2. 上述方案中,所述正极母排、负极母排平行设置。
3. 上述方案中,所述正极电缆埋设于正极固定管内,所述负极电缆埋设于负极固定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能特(苏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艾能特(苏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55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