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防水防腐紧固装置的囊式锚杆、紧固装置、锚杆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4207.3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0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津梁;杨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津梁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21D21/00;E21D20/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19 | 代理人: | 王子龙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防腐 紧固 装置 囊式锚杆 锚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防水防腐紧固装置的囊式锚杆、紧固装置、锚杆。
背景技术
锚固组件又称锚杆支护,是在边坡、岩土深基坑等地表工程及隧道、采场等地下施工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加固支护方式。现有的锚杆施工方法是先在预锚固位置钻孔,钻孔的孔径一般为90-200mm,然后将金属件、木件、聚合物件或其他材料制成的锚杆杆体置于钻孔中,常见的锚杆杆体为钢筋,将注浆管随锚杆杆体伸入到钻孔的底部以向钻孔中注浆。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514329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高压摆喷跟进时布袋扩径锚杆承载体就是一种锚固组件,其包括锚杆、穿在锚杆上的前端座(即承载板)以在钻孔中承载、后端座(即垫板)以便承载地基的拉力以及两端分别装在前端座和后端座上的布袋(即囊袋),后端座上装有一个注浆管,其中前端座和后端座通过螺母等螺纹紧固件与锚杆的螺纹配合实现对前、后端座的挡止限位,由于锚杆长度有限,而有些情况下需要锚杆深入地下的长度需要足够长,因此锚杆需要通过带内螺纹的套筒实现两段锚杆杆体的拼接以达到想要的长度。
锚固组件的以上三处螺纹连接处要么位于混凝土中、要么位于地层中,混凝土和地层中水分、湿气等会从螺母、套管等螺纹连接件与锚杆杆体的螺纹连接段的缝隙两端进入螺纹连接段的配合处,造成螺纹连接段的配合处发生锈蚀或腐蚀,破坏螺纹,导致螺纹之间承载能力减弱,当地表建筑在台风、地震环境下摇摆时会拉动锚杆杆体,由于锚杆杆体与螺纹连接件之间的螺纹失效,可能会导致承载板及其挡止螺母从锚杆杆体上滑脱,或者两段锚杆杆体从连接处的套筒处脱离,或者垫板及其挡止螺母与锚杆杆体脱离,导致锚固组件整体失效,对地表建筑或其他类建筑的本体造成坍塌或倾覆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提高锚杆杆体与螺纹连接件连接处的防水防腐性能的带防水防腐紧固装置的囊式锚杆;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防腐锚杆和防水防腐紧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防水防腐紧固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防水防腐紧固装置包括密封罩,密封罩内部具有空腔,密封罩的一端设有开口,该开口供锚杆杆体和锚杆杆体上连接的螺纹紧固件、锚杆杆体和锚杆杆体上连接的螺纹紧固件及被螺纹紧固件挡止的承载板、或者锚杆杆体和锚杆杆体上连接的螺纹紧固件及被螺纹紧固件挡止的垫板进入空腔,所述开口内的围壁用于与垫板或承载板或螺纹紧固件连接;密封罩另一端设有供锚杆杆体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的孔壁、穿孔的外孔口外围的密封罩的孔口外端面、穿孔的内孔口外围的密封罩的孔口内端面的其中至少一处用于与第一密封结构配合以密封所述穿孔与锚杆杆体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罩的设置可对锚杆杆体与其上的螺母、套管等螺纹紧固件的螺纹连接段的端部缝隙进行防护,在容易进入螺纹连接段的缝隙的路径或缝隙或界面处进行密封,起到防止腐蚀性气体或者水分进入螺纹连接段的缝隙中,从而起到对锚杆杆体与螺纹连接件之间的防水防腐的目的,减小螺纹连接段的螺纹因腐蚀而失去承载能力的发生几率。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围壁和/或开口外围的密封罩的开口外端面用于与第二密封结构配合以密封所述围壁与围壁所连接的螺纹紧固件之间的间隙、围壁与围壁所连接的垫板之间的间隙或者围壁与围壁所连接的承载板之间的间隙。可从密封罩的开口与螺纹紧固件或垫板或承载板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从而提高对锚杆杆体与螺纹连接件的螺纹连接段的防水防腐性能。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围壁设有内螺纹,用于与垫板或承载板或螺纹紧固件上设置的相应的外螺纹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实现连接,使得拆装均十分方便,且连接十分牢固。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1-3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所述密封罩上还设有用于向其内腔中注入润滑油脂的注入口,所述注入口处设有堵头。设置注入口后方便在连接后向内部注入密封防腐的润滑油脂,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水防腐性能。
本发明的具有至少一段锚杆杆体的带防水防腐紧固装置的囊式锚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津梁,未经赵津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4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