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气混合态绝缘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3167.0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2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铮铮;赵健康;赵鹏;欧阳本红;夏荣;邓显波;刘松华;王昱力;章红军;刘红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态 绝缘 电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气混合态绝缘电缆,包括导体,所述导体外同心依次包裹有导体屏蔽层、固体绝缘层以及绝缘屏蔽层,其中所述导体屏蔽层、固体绝缘层以及绝缘屏蔽层为三层共挤成型,且所述绝缘屏蔽层的外层同心依次包裹有平滑金属套、半导电层以及金属外壳,所述平滑金属套通过多个支柱绝缘子固定在所述金属外壳上,所述金属外壳和所述半导电层之间填充有气体绝缘介质。本发明由于具有双层绝缘,更容易实现更高电压等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绝缘电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固气混合态绝缘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主动脉的电线电缆,其用量和使用范围极大。由于近年来,发电厂、变电站、冶炼及石油化工等行业对电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目前市场上的电缆各种各样,性能参差不齐。
目前电缆主要由固态绝缘电缆、气体绝缘电缆和固液混合绝缘电缆构成。其中,所述固态绝缘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护套结构,由于固态绝缘电缆的绝缘目前通常是交联聚乙烯,但当绝缘层太厚超过30mm时,现有设备无法挤出,而且存在着脱气困难,因此固态绝缘电缆的电压等级目前普遍在500kV,提高电压等级困难。所述气体绝缘电缆是安装在气体绝缘封闭开关设备(GIS)内部以六氟化硫(SF6)气体为外绝缘的气体绝缘部分的电缆,由于使用的六氟化硫气体,其导热性能好,但是制造工艺复杂,消耗材料多,导致投资成本高且施工难度大。所述固液混合绝缘电缆也称为油纸绝缘电缆,其中电缆芯外包的绝缘层是用纸材料制作而成,通常是包了纸后再加上绝缘油制作而成,由于纸绝缘不易受电晕影响而氧化,因此常作为高压电缆用,而且纸绝缘较其他绝缘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故以前高压电缆广泛采用油纸绝缘,但是在低温时绝缘容易变脆,而且其可曲性较差,再者由于绝缘层内的绝缘剂容易流动,故一般不适宜倾斜过大和垂直安装,而且存在漏油污染环境的问题,因此现在使用比较少。
由上述可知:现有的电缆绝缘都是单层绝缘,由于没有摆脱传统电缆单一的绝缘方式,不利于实现更高的电压等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缆绝缘方式单一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以结合固态绝缘电缆和气体绝缘电缆,缩小目前同等电压等级气体绝缘电缆的直径,有效提升电缆电压等级的固气混合态绝缘电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固气混合态绝缘电缆,包括导体,所述导体外同心依次包裹有导体屏蔽层、固体绝缘层以及绝缘屏蔽层,其中所述导体屏蔽层、固体绝缘层以及绝缘屏蔽层为三层共挤成型,且所述绝缘屏蔽层的外层同心依次包裹有平滑金属套、半导电层以及金属外壳,所述平滑金属套通过多个支柱绝缘子固定在所述金属外壳上,所述金属外壳和所述半导电层之间填充有气体绝缘介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支柱绝缘子沿所述平滑金属套的圆周均匀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支柱绝缘子的数量为3个。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体为纯铝、铝合金、铜或者合金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体屏蔽层、绝缘屏蔽层以及所述半导电层均为半导电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态绝缘层为交联聚乙烯、聚乙烯或者聚丙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滑金属套为纯铝、铝合金、铜或者合金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柱绝缘子为硅橡胶、瓷、玻璃或者环氧树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绝缘介质为氮气、六氟化硫或者所述氮气与六氟化硫的混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体和所述平滑金属套上分别通入不同电压的电流,所述金属外壳接地。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3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