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离子液体提取制备竹叶黄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7710.6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6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周一峰;王丽玲;葛青;刘铁兵;毛建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8/9794;A61Q19/00;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离子 液体 提取 制备 竹叶 黄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离子液体提取制备竹叶黄酮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将已经粉碎过筛的竹叶粉加入离子液体水溶液A,超声辅助提取后,得到提取液,提取液过滤得到滤液A和固体物料A;将固体物料A加入离子液体水溶液B,超声辅助提取后,得到提取液,提取液过滤得到滤液B;将滤液B加入有机溶剂萃取,静置分层,获得上层有机相萃取液和下层萃余液,将上层有机萃取液减压浓缩,即得竹叶总黄酮。该方法是一种竹叶黄酮成分提取制备的新工艺,所得竹叶黄酮提取率高、纯度品质高,离子液体可以循环使用,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提取与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离子液体提取制备竹叶黄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竹资源作为一种非木质资源,有“世界第二大森林”之称,以实现竹资源开发利用而兴起的竹产业也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绿色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中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享有“竹子王国”的佳誉。研究表明,竹叶中含有许多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多糖、香豆素内酯、蒽醌类化合物、氨基酸、芳香物质和锰、锌、硒等微量元素。其中竹叶黄酮主要以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等为主,具有抑菌杀菌、消炎、消肿、降血脂以及清除氧自由基等功能。因此,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研究,在食品添加剂、天然药物、功能性食品及护肤化妆品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现有从竹叶中提取竹叶黄酮的方法一般采用水、乙醇水溶液等极性大的溶剂提取后,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或膜过滤等后续精制方法获得。这些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由于采用的水、乙醇水溶液等极性大的溶剂溶解性广泛,故选择性不强,提取液中杂质较多(如蛋白质、多糖和鞣质等),对于黄酮的单次提取率不高,一般为40-60%;而且给进一步分离带来很多麻烦,后续精制工艺流程操作相对繁琐、费时。
离子液体是在室温或接近室温( 低于100℃ ) 下完全由离子组成呈液态的盐,一般由体积较大的有机阳离子和体积较小的无机阴离子组成。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离子液体具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几乎无蒸气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可用于低压条件,因此被称为“绿色溶剂”;不可燃,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液体状态温度范围宽;还可通过阴阳离子的设计调控其极性及亲水性进而调节对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及聚合物的溶解性,因而又被称为“可设计性”溶剂;由于离子液体的这些特殊性质,离子液体作为绿色溶剂和功能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离子液体用于植物提取领域的报道,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应用离子液体提取制备竹叶黄酮的方法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克服了以往方法提取率较低、提取物杂质较多等问题,该方法具有高效、简单、成本较低、适合一定规模化生产的优点。
所述的一种应用离子液体提取制备竹叶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已经粉碎过筛的竹叶粉加入离子液体水溶液A,超声辅助提取后,得到提取液,提取液过滤得到滤液A和固体物料A,所述的离子液体水溶液A中离子液体为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浓度为0.5~2mol/L,竹叶粉与离子液体水溶液质量体积比为1∶10~100;
(2)将固体物料A加入离子液体水溶液B,超声辅助提取后,得到提取液,提取液过滤得到滤液B,所述的离子液体水溶液B中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或1-己基-3-甲基咪唑溴盐或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或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浓度为0.5~2mol/L,固体物料A与离子液体水溶液B质量体积比为1∶10~100;
(3)将滤液B加入有机溶剂萃取,静置分层,获得上层有机相萃取液和下层萃余液,将上层有机萃取液减压浓缩,即得竹叶总黄酮。
所述的一种应用离子液体提取制备竹叶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和(2)中超声辅助提取条件为:超声提取时间为30~90min,超声功率300~500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77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脑血管病的中药配方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地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