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输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3679.2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8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寅鹏;汪军;张长义;张金山;杨文;范月容;衣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F5/06 | 分类号: | G21F5/06;G21F5/08;G21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输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容器,特别涉及一种底部旋转开启的辐照样件运输容器。
背景技术
辐照样件运输容器是将辐照样件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安全地运输至指定热室进行试验的装置。目前,须在水池内完成取出操作过程,且通常要求在容器顶部进行辐照样件的取出,取出流程复杂;当操作地点无水池时,则需要操作人员进入热室进行相关取出操作,不仅取出流程复杂,且操作过程容易对操作人员产生放射性危害。
因此,研制一种可在无水环境操作、操作流程便捷且不易造成放射性污染的辐照样件运输容器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输容器,该运输容器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检修方便且易损件可换,在该运输容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进入热室,辐照样件可通过容器底部旋转阀门的开启直接进入热室。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运输容器,该运输容器包括外壳、内壳、连接环、下封头和下端塞,所述内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屏蔽体,所述下封头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且所述下封头的中心处设置有比所述内壳直径大的孔洞,所述下端塞与所述下封头的孔洞相配合且与下封头固定连接;所述运输容器还包括阀门组件和阀门外接手柄,所述阀门组件内嵌于外壳内部,位于内壳底部,其中,所述阀门组件分为内外两部分中间有与内壳相应的通孔,通过下封头卡紧在内壳底部,所述阀门组件内部为球阀结构,阀瓣中间设有与内壳相应的通孔,所述阀门组件内部与阀门外接手柄连接,所述阀门外接手柄穿过阀门组件外部与外壳并延伸至外壳外部。
进一步,所述运输容器还包括上封头、上端塞、吊桶、钢丝绳引管和钢丝绳引管密封塞,其中,所述上封头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且所述上封头的中心处设置有比所述内壳直径大的孔洞,所述上端塞与所述上封头的孔洞相配合且与上封头固定连接,所述吊桶位于所述内壳内,所述钢丝绳引管内设置的细钢丝绳穿过所述内壳并且与所述吊桶相连接;所述钢丝绳引管顶端与上封头连接且设有所述钢丝绳引管密封塞。
进一步,所述上端塞、下端塞及阀门组件均设置有屏蔽体。
进一步,所述屏蔽体为铅屏蔽层。
进一步,所述上封头与所述外壳焊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端塞通过螺钉固定于上封头上。
进一步,所述运输容器还包括连接环,所述下封头通过连接环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与外壳焊接连接,下封头通过螺钉固定于连接环上,所述下端塞通过螺钉固定于下封头上。
进一步,所述外壳两端形成有法兰,所述运输容器通过设置在所述外壳法兰处的螺栓连接至减震器。
进一步,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内加强圈;和/或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加强圈。
进一步,所述运输容器的外壳外设置有吊耳。
进一步,所述运输容器的阀门组件内部与阀门组件外部通过轴承或轴瓦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运输容器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检修方便且易损件可换,在操作所述运输容器时,操作人员无需进入热室,辐照样件可通过容器底部旋转阀门的开启直接进入热室。两端的减震器在容器运输过程中起到减震保护的作用;吊耳可以实现容器的整体吊装及翻转。内加强圈及外加强圈分别对容器内壳及外壳起到加强作用;阀门组件是可更换结构,方便容器更换易损部件;运输容器内的屏蔽体有效隔绝试样的放射性,保证了操作过程安全;阀门组件内部的球阀结构在保证吊桶在内壳里稳定安置的同时,还能在需要取出样品时,通过转动球阀,使试样能直接通过阀门组件与内壳相通的孔洞即从下方移出运输容器,与吊桶连接的钢丝绳结构可使吊桶下落过程可控,从而保证了试样取出过程的简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部旋转开启的辐照样件运输容器的运输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部旋转开启的辐照样件运输容器的关闭状态图的示意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部旋转开启的辐照样件运输容器的开启状态图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减震器 2—运输容器3—吊耳 4—钢丝绳引管密封塞
5—上端塞 6—上封头7—钢丝绳引管 8—内加强圈
9—外加强圈 10—外壳 11—内壳12—吊桶
13—试样14—阀门组件 15—阀门外接手柄16—连接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36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