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松散破碎危岩体的加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6105.2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9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曾勇;饶宏玲;周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松散 破碎 危岩体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危岩体的加固结构,尤其是一种用于松散破碎危岩体的加固结构;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松散破碎危岩体的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中,常常在工程建筑物开挖边坡以外,分布各种不同地质特性的危岩体,危岩体属于环境边坡内一种特殊的地质体,且相对体积较大,是被多组不连续结构面切割分离,稳定性差,可能以滑塌、坠落或倾倒等形式失稳的地质体。
存在于工程区域内、建筑物开挖边坡以外的危岩体对下部建筑的运行和施工安全是有明显的威胁。尽管从宏观层面上看,环境边坡中的危岩体经历了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考验,在不受到施工强烈扰动的情况下,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条件是较好的。但是,在长期风化、卸荷的影响之下,边坡浅表层的“局部稳定性”问题是存在的,尤其这部分坡体“高悬”于建筑物上部,哪怕局部很小范围因为自然因素(如降雨、渐进性的风化等)和施工因素(如爆破振动)导致局部的“危岩体”失稳,形成高位崩塌,也会对其下部的施工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和灾害;运行期还可能给下部建(构)筑物带来重大破坏,甚至灾难性后果。
目前,有一些对危岩体进行加固的措施来防止起崩塌,但由于危岩体的特征,造成施工困难,加固强度较低,施工时安全性较低,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固强度高、施工安全性高的松散破碎危岩体的加固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用于松散破碎危岩体的加固结构,包括防护网、砂浆锚杆、喷混凝土加固结构,所述防护网匹配设置在危岩体上,且防护网内嵌在喷混凝土加固结构中,所述砂浆锚杆一端设置在危岩体中,另一端与防护网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防护网包括支撑绳骨架、钢丝绳锚杆、钢绳网,所述支撑绳骨架包括多个相互交叉连接的纵向支撑绳、横向支撑绳,所述钢绳网通过缝合绳与支撑绳骨架相连接,钢丝绳锚杆一端设置在危岩体中,另一端与纵向支撑绳、横向支撑绳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钢丝绳锚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环,纵向支撑绳、横向支撑绳匹配穿过连接环与钢丝绳锚杆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钢绳网由第一网格组成,第一网格的尺寸为5m×5m。
进一步的是,所述防护网还包括格栅网,所述格栅网由第二网格组成,第二网格的尺寸为2m×2m,所述格栅网设置在钢绳网的中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砂浆锚杆的另一端与防护网的支撑绳骨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砂浆锚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弯钩,纵向支撑绳、横向支撑绳与连接弯钩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喷混凝土加固结构中混凝土含有聚丙烯纤维。
本发明另外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固强度高、施工安全性高的松散破碎危岩体的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松散破碎危岩体的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首先进行防护网的施工,再进行砂浆锚杆的施工,最后进行喷混凝土加固结构的施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危岩体上设置防护网、砂浆锚杆、喷混凝土加固结构,防护网内嵌在喷混凝土加固结构中,也即是喷混凝土加固结构也是直接设置在危岩体上,防护网、砂浆锚杆、喷混凝土加固结构都对危岩体具有一定的加固能力,在相互加强的共同作用下对危岩体进行加固,显著增强了危岩体的加固能力,特别适用于松散破碎的危岩体;同时,在加固结构的施工时,首先进行防护网的施工,再进行砂浆锚杆的施工,最后进行喷混凝土加固结构的施工,防护网施工效率快,快速地完成防护网施工,防止了危岩体在加固结构施工过程中出现坍塌,有效地对砂浆锚杆的施工、喷混凝土加固结构的施工提供安全保障,在砂浆锚杆施工、喷混凝土加固结构施工时,不会影响相邻单元及下部边坡的正常开挖、支护施工,从而显著提高了加固结构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危岩体1、防护网2、支撑绳骨架21、钢丝绳锚杆22、纵向支撑绳221、横向支撑绳222、钢绳网23、缝合绳24、格栅网25、砂浆锚杆3、喷混凝土加固结构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61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