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阴离子聚合物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3757.7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0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义刚;李娟;邹剑;谭业邦;王秋霞;孟祥海;张伟;刘昊;刘长龙;王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56 | 分类号: | C08F220/56;C08F220/58;C08F220/54;C08F212/14;C09K8/58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阴离子 聚合物 型稠油降粘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溶性阴离子聚合物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该稠油降粘剂包括组分A和组分B;组分A为包含有丙烯酰吗啉嵌段的丙烯酰胺共聚物;组分B为包含有活性端基的丙烯酰胺共聚物。将稠油降粘剂溶液与稠油混合;降粘测试证明,当用量达到0.2mg/mL时,上述降粘剂在纯水及盐水中均能够实现高温搅拌乳化降粘,降粘率大于93%,常温停止搅拌破乳。本发明中的稠油乳化降粘剂降粘效果显著,环境适应性强,且其乳化降粘行为具有温度和剪切响应性,便于油田应用和后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型水溶性两亲聚合物稠油乳化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稠油乳化降粘剂及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稠油粘度高,流动难,导致其开采、运输及使用难度大,资源利用成本高;但当前原油资源现状决定了原油资源的重心将转移至稠油资源,因此稠油降粘备受关注。例如:中国专利文件CN 102876309A(申请号:201110196724.4)公开了一种稠油降粘剂,包括烃油、β-环糊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亲水性组分,以亲水性组分的质量为1计,烃油的质量为0.25~2.5,β-环糊精的质量为0.006~0.3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质量为0.0006~0.033;所述的亲水性组份选自C1~C4的一元羧酸、C1~C4的一元醇、C1~C4的一元胺和C1~C4的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是以脂肪醇为起始剂获得的聚氧乙烯醚,作为起始剂的脂肪醇为C4~C20的直链或支链脂肪醇,氧乙烯的聚合度为2~10,该稠油降粘剂为溶液或微乳液。但是,该稠油降粘剂的降粘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乳化降粘是稠油降粘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例如:中国专利文件CN105018063A(申请号:201510377902.1)公开了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稠油降粘剂以海洋鱼油为主要原材料之一,辅料有强碱、油溶性降粘剂、乳化剂、异构醇和去离子水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将海洋鱼油与强碱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皂化反应,用优化的工艺进行配制。中国专利文件CN103450868A(申请号:201310350389.8)公开了一种抗温耐盐型水溶性两亲聚合物复合稠油降粘剂,由A、B两种组分复合而成。组分A为由丙烯酰胺、疏水烷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基烷基氯化铵季铵盐和非离子聚醚丙烯酸酯四元共聚而成的两亲聚合物;组分B为小分子表面活性剂。本降粘剂对不同粘度稠油,尤其是中高、超高粘度稠油具有较好的降粘效果,中低粘度稠油降粘率超过95%,中高超高粘度稠油降粘率达到85%以上。但目前研发的乳化降粘剂普遍存在高温或高盐油藏条件下性能衰减的问题,因此对稠油乳化降粘剂提出了耐温耐盐的要求。
此外,稠油乳化降粘剂的研发现状之一是侧重于追求乳化降粘效果,而对后期破乳处理欠缺考虑,造成现有的稠油乳化降粘剂虽然大都能达到较高的稠油降粘率,却又面临后处理过程中破乳困难的问题。后处理破乳与稠油乳化降粘都是稠油资源利用中的重要环节,且后处理破乳紧随乳化降粘之后,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稠油乳化降粘剂的研发制备过程中均应充分考虑,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破乳剂研发成本,并带来大量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使稠油资源的利用成本进一步提高。因此,对稠油乳化降粘剂提出了用量低、乳化稳定性适中的要求。开发一种用量低、降粘效果好、耐盐性能优良、乳化稳定性适中的稠油降粘剂,成为稠油降粘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尤其是现有的稠油降粘剂用量大、耐盐性能不佳,乳化降粘后难破乳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溶性阴离子聚合物型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溶性阴离子聚合物型稠油降粘剂,该稠油降粘剂包括组分A和组分B;
所述的组分A为包含有丙烯酰吗啉嵌段的丙烯酰胺共聚物;
所述的组分B为包含有活性端基的丙烯酰胺共聚物。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比为1:(2~5),进一步优选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37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