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节能的菌藻生物膜污水反应器保温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3012.0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2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李忠和;李晨阳;钟爽;吕晨;薛洪海;吴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新***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生物膜 污水 反应器 保温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节能的菌藻生物膜污水反应器保温装置与方法,菌藻生物膜反应器的内壁底部设有内加热棒,菌藻生物膜反应器的外部设有外壳,菌藻生物膜反应器的外壁处还设有外加热膜,外加热膜处设置有外加热元件,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内还设有促进水体流动的循环泵,菌藻生物膜反应器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本发明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进行供电,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内部设置内加热棒,外部设置外加热膜,并设置了保温层以及保温棉,本发明根据设定温度调整电池电流,从而保证反应器内温度的稳定性,同时内部设有循环泵促进水体流动,加快反应和温度均匀,维持反应器的最佳状态,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的彻底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碳节能的菌藻生物膜污水反应器保温装置与方法,属于污水处理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工业生产逐渐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特别是氮、磷过剩是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实现污水中氮、磷的有效去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近年来,利用微藻和细菌两类生物之间的生理功能协同作用来净化污水的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氮、磷是微生物和微藻生长必要的营养元素。此外,微生物可将废水中含碳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作为微藻的重要碳源,促进微藻的光合作用,而且微生物代谢产物可被吸收转化为微藻的细胞物质。微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出一定量的氧气供细菌利用,且这种方式比机械曝气增加溶解氧更容易被细菌利用,经济高效。所以,藻菌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与传统技术比具有较高的氮磷去除率。
温度影响藻、菌的代谢,从而影响污水处理效率和稳定性。但是,目前的菌藻处理装置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容易受温度影响,污水处理效率不高,性能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北方,由于气候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反应器的运行,内部温度无法保持恒定,影响着其运行的稳定性,无法保证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反应。为了保证生产生活的需求,我国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脱氮除磷效果和能耗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必须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实现节能减排。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低碳节能的菌藻生物膜污水反应器保温装置与方法,以便使其在最佳条件下运行。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碳节能的菌藻生物膜污水反应器保温装置,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发电控制器、蓄电池、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藻生物膜反应器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内加热棒,所述菌藻生物膜反应器的外部设置有外壳,且所述菌藻生物膜反应器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支架以及保温隔层,所述菌藻生物膜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有微藻生物液进液接头和污水进液头,所述微藻生物液进液接头和污水进液头的位置处位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保温棉,所述菌藻生物膜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水接头,出水接头处位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出水管保温棉,所述菌藻生物膜反应器的外壁处还设置有外加热膜,所述外加热膜处设置有外加热元件,所述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内还设置有促进水体流动的循环泵,所述菌藻生物膜反应器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太阳能发电控制器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外加热元件和内加热棒均由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蓄电池供电,且根据设定温度调整蓄电池的供电电流来保证反应器内温度的稳定性。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内部还设置有LED照明灯,所述菌藻生物膜反应器上还设置有伸入内部的电线布置管,连接蓄电池的电线布置在电线布置管内。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内设置有微藻液喷头和污水喷头,所述微藻液喷头连接所述微藻生物液进液接头,所述污水喷头连接所述污水进液头。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内设置有相互上下交错布置的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和光导介质。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菌藻生物膜反应器内设置有曝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大学,未经吉林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30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