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循环式多孔介质智能精准换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1570.3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07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代华明;尹姝慧;陈先锋;赵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7/02 | 分类号: | F28D17/02;F28F9/22;F28F2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郑勤振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循环 多孔 介质 智能 精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循环式多孔介质智能精准换热系统,壳体的一端设有a出口管、壳体的另一端设有a入口管,壳体内设有蛇形管和导流板,蛇形管与壳体之间填充蓄热材料,蛇形管一端部作为入口与a出口管位于同一端,蛇形管另一端部作为出口与a入口管位于同一端;a出口管和a入口管通过a循环管连通,蛇形管入口和出口通过b循环管连通,形成双循环式系统;a出口管和a循环管内设有电磁阀,b循环管内设有控制流体排出或循环进入蛇形管的电磁阀,蛇形管出口处设有流量计、温度计和电磁阀,其中流量计、温度计和电磁阀均连接到计算机系统,实现定量定温换热,从而达到高效、智能、精准换热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循环式多孔介质智能精准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现代工业的日益繁荣,人们在享受工业带来的方便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再利用,如锅炉尾气中的大量热量气体、大型工业高温废水、浴池蒸汽等,这些里面都含有大量的热量。能源的高效利用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应时代潮流而生的换热器,可以将废弃物里的大量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从而变废为宝,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能源再利用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都可以与计算机连接,从而实现智能监测控制。作为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大多应用于大型工业场所,如石油、化工、及动力领域。换热器的种类繁多,可应用于各个行业。然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换热器设计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方法,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不佳和难以控制的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出口温度过高或过低,达不到设计要求。随着能源消耗过度,节能减排逐步得到大家认可,可许多换热器无法实现能量的重复利用,能源利用率偏低。因此,设计一种智能精准的换热系统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不佳和难以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循环式多孔介质智能精准换热系统,将换热器与计算机系统相连接,从而对换热器进行监测与控制,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的定量定温换热。
为了上述目的,其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双循环式多孔介质智能精准换热系统,包括壳体,a循环管,b循环管,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蛇形管和导流板,填充在所述蛇形管与壳体之间的蓄热材料,计算机系统,以及分别连接到所述计算机系统的流量计、温度计和电磁阀;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a出口管、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a入口管,所述a出口管和a入口管通过所述a循环管连通,所述a出口管和a循环管内均设有所述电磁阀;蛇形管一端部作为入口与所述a出口管位于同一端,蛇形管另一端部作为出口与所述a入口管位于同一端,蛇形管端部的入口和出口通过所述b循环管连通,b循环管内设有控制流体排出或循环进入蛇形管的电磁阀,蛇形管端部的出口处设有所述流量计、温度计和电磁阀;所述导流板置于蛇形管相对的管道之间且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在上述的双循环式多孔介质智能精准换热系统,蛇形管的弯折处设有连通到所述b循环管的出口。
在上述的双循环式多孔介质智能精准换热系统,蛇形管弯折处的出口设有所述流量计、温度计和电磁阀。
在上述的双循环式多孔介质智能精准换热系统,所述a循环管内的电磁阀设置在管道两端。
在上述的双循环式多孔介质智能精准换热系统,所述的a循环管、b循环管和蛇形管为圆形管或方形管。
在上述的双循环式多孔介质智能精准换热系统,所述的蓄热材料为堆积型或泡沫型多孔介质材料。
本发明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双循环式换热系统,流体的出口管与入口管相连接,可以进行多次循环换热,提高热量利用率,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2)本发明采用在蛇形管上分段设置多个出口管,每个出口处都设有流量计和温度计,对蛇形管内的流体进行流量与温度的监测,当出口处温度计达到设定的温度时,出口管处电磁阀及时打开将流体排出,从而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15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