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混凝土固定件用高强冷硬卷热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1594.0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3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余灿生;郑之旺;王羿;张功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37/74;B21B45/02;C22C38/02;C22C38/04;C22C38/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梁鑫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混凝土 固定 高强 冷硬卷 热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混凝土固定件用高强冷硬卷热轧方法。针对现有方法不能简单的制备得到质量好的建筑混凝土固定件用高强冷硬卷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固定件用高强冷硬卷热轧方法,具体步骤为:a、将钢坯入炉加热,入炉温度≥400℃,总加热时间≥210min;b、粗轧,采用5道次轧制,每道次变形在20%以上;c、精轧,采用7道次轧制,终轧温度为880~920℃,采用前段层流冷却方式进行冷却,卷取温度为630~670℃,得到建筑混凝土固定件用高强冷硬卷的冷轧原料。本发明热轧方法操作简单,热轧后的钢板表面质量好,力学性能优异,能够满足建筑混凝土固定件用高强冷硬卷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混凝土固定件用高强冷硬卷热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规模空前扩大,对建筑施工的模板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混凝土模板固定件(类似“抱箍”的零件)两头由螺栓连接保持构成模板需要的形状,故要求较强的承载能力(强度),在混凝土凝固后直接用铁锤等工具敲断便于快速拆卸,为了降低敲击的人力成本故需连接件脆性较大,故选用硬而脆的材质较为适宜,高强冷硬卷材质本身的性能与其符合性较好,目前部分国外企业用冷硬卷生产建筑混凝土固定件。国内关于中碳锰钢(类似SAE J403~2001中SAE1035)生产建筑混凝土固定件的工艺较少。
专利CN105088063 A公开了一种加工硬化高强钢及其制备方法,其热轧特征为:连铸板坯在连续或半连续热连轧机架上进行轧制,粗轧后进行精轧,精轧为7道次连轧,精轧后成品厚度为2.0~3.0mm厚度,终轧温度为820℃~850℃,轧后快速冷却,卷取温度为500℃~580℃。其精轧后快速冷却会导致热轧板硬而脆,产生马氏体和片层结构更加细小的硬脆珠光体,在后续的冷轧过程边部缺陷的风险大增。
专利CN201510061503公开了一种细化35号钢奥氏体晶粒的加热方法,其具体操作为:(1)将35号钢快速加热到1000~1100℃,保温1~5s;(2)首先快速冷却至950~1000℃保温1~5s,再快速冷却至900~950℃保温1~5s;继续冷却850~900℃保温1~5s;最后快速冷却至820~850℃保温5~20s,冷却速度均大于或等于10℃/s;(3)将步骤(2)所得35号钢进行淬火或快速移至炉膛温度为820~850℃的井式炉或台式炉中保温5~60min后进行空冷或淬火。该专利提出了细化35号钢奥氏体的加热方法,但反复的分段加热、冷却,调整冷速在实验室可以实现而无法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希望通过尽量简单有效方法获得想要的效果。
专利CN201310201201公开了一种冷轧薄板45号钢及其生产方法,其热轧工艺为:热轧加热出炉温度为1200~1300℃,终轧温度910±20℃,所述热轧卷卷取温度为690±20℃。该专利仅初略的给出了加热炉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未对入炉温度、保温时间、各段加热参数进行表述,不能保证加热效果,并且未提及中间坯厚度(即精轧压下率),不能保证热轧组织的均匀性。
因此,还没有一种适合的方法能够采用碳锰钢轧制得到质量好的建筑混凝土固定件用高强冷硬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方法不能简单的制备得到质量好的建筑混凝土固定件用高强冷硬卷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固定件用高强冷硬卷热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钢坯入炉加热,入炉温度≥400℃,预热段温度为800~1100℃加热时间≥50min,加热段温度为1000~1200℃加热时间≥60min,均热段温度为1200~1300℃均热时间≥30min,总加热时间≥210min;
b、将加热后的钢坯进行粗轧,采用5道次轧制,每道次变形在2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1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