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自动化印染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3068.1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0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黄磊;王力;槐向兵;俞耀亭;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柳纺织科技沭阳有限公司;黄磊 |
主分类号: | D06C27/00 | 分类号: | D06C27/00;B65H2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236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印染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自动化印染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染整整个工艺流程中,布匹大多需经过翻缝、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定型、磨毛、染色、后整理等工序,然而传统的这些工序都是断开的、不连续的,造成生产效率低、用工多、车间内部需要空间大、需要大量的屯布车来中转。
目前,很多企业采用大卷装的形式来减少布车的使用量,同时降低布车带来的面料表面折痕,但是这种方法一方面不能解决卷装的空间堆置,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另一方面不能有效的解决用工问题,仍需要大量的员工来完成卷装的转移、堆放。
随着传动技术的发展,部分现代化的纺织企业开始尝试采用空间传送的形式实现面料的连续化生产,实现减少缸差,减少用工,提高面料质量的目的;典型的有绳状水洗机空间传送,这种传送方式由于不用考虑面料的正反方向,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但是简单的绳状空间传送一方面不能满足连续自动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只能实现节约空间的需要,不能有效的降低生产差异。
真正的连续自动化是将面料的前后生产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整批面料的生产作业一致,减少缸差,降低员工使用量,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是自动化的生产需要让传动装置协调一致,机台前后协调运作。由于在染整的过程中,机械设备较多,生产工艺较长,各机台之间协调控制不易,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各机台参数,比如,各机台的超喂、输出,传动轴的运转速度等。
由于上述困难,目前少有连续化的印染生产线,部分生产线的存在也往往不能实现大批量的生产,因此,对于自动化的连续生产线,要做到针对专一产品,针对工艺基本一致的产品进行生产,这样才不会出现卡顿的现象,实现高效的运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自动化印染生产线,增加了生产连惯性,降低每批次产品之间的差异,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能耗。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自动化印染生产线,包括:前处理生产线、印花生产线和后整理生产线,所述前处理生产线、印花生产线和后整理生产线形成一条主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生产线包括两条并列设置的退卷机和磨毛机,所述磨毛机串联设置在退卷机后端,所述并列设置的磨毛机后端均与一次水洗机连接,所述一次水洗机后端连接有两个并列设置的预定型机,所述印花生产线包括两台并列设置的印花机,所述印花机分别与蒸化机相连接,所述后整理线包括二次水洗机和分别与二次水洗机相连接且并列设置的定型机,所述定型机后端分别连接有验卷机,所述退卷机与磨毛机之间、预定型机和印花机之间、印花机和蒸化机之间、蒸化机和定型机之间、定型机和验卷机之间均通过高架过布架进行印染品的流水线输送。
其中,所述高架过布架前端下方均设置有U型变速架。
其中,所述高架过布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方依次设置有数个传送辊,所述机架尾端设置有位于相邻传送辊之间的主动辊,所述主动辊下方平行设置有压辊,所述主动辊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主动辊和压辊外圆分别设置有防滑层。
其中,所述机架上方前端和尾端分别设置有张力调节装置。
其中,所述张力调节装置包括转轴和气缸,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出方向指向机架前端的气缸,所述气缸的尾部分别固定在机架两侧,所述转轴的一侧设置张力辊,所述张力辊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转轴连接的连接板。
其中,所述U型架包括由若干个U形不锈钢管拼接而成的U形槽,所述U形槽的一个侧边高于另外一个侧边,所述U形槽内部设着有沿U形槽宽度方向设置的栅格板,所述栅格板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机架支腿连接的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下连杆下方连接有伸缩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分别与栅格板铰接连接。
其中,所述一次水洗机、二次水洗机和蒸化机分别为双层喂入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每台设备之间通过高架过布架进行产品输送和转运,减少了人工转运的时间和成本,提高输送连续性,使得生产线由来的6万米/天增加到10万米/天;
2、通过高架过布架进行输送,产品连续性好,降低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每批次产品的质量差异(例如批差和缸差),提高产品印染质量;
3、高架过布架的传输,减少地面传输设备,提高车间空间利用率,也降低了人员的使用量;
4、减少生产线上设备停机次数,从而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生产线整体布局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柳纺织科技沭阳有限公司;黄磊,未经红柳纺织科技沭阳有限公司;黄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30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CJ本构模型的参数识别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雷达和超声传感器的物理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