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行卡交易异地通功能实现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2034.0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9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戴雪梅;冯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10 | 分类号: | G06Q20/10;G06Q20/34;G06Q4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 |
地址: | 1008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行卡 交易 异地 功能 实现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银行卡交易异地通功能实现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交易各方的地区代码,读取交易各方的PCTY,PCTY中预配置有同城收费关系和同省收费关系;比较交易各方的PCTY,确定交易各方是否属于同城或省内异地;若交易各方属于同城,则按同城确定交易收费;若交易各方属于省内异地或跨省,则读取交易卡的PROD,PROD中预配置有交易卡是否开通异地通功能;若交易卡开通异地通功能,则读取交易卡的RLRG,RLRG中预配置有交易卡的绑定地域标记;根据绑定地域标记确定交易收费;若交易卡未开通异地通功能,则仍根据比较结果按省内异地或跨省确定交易收费。可以提高银行卡交易异地通功能的可配置性和灵活性,改善客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银行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银行卡交易异地通功能实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发卡行计算ATM交易手续费是依据入网机构标识码中的地区码判断跨境、跨行、跨省、省内异地或同城,分这5种情况进行收费。但是银行面临越来越多的情况,需要给客户提供异地同城收费功能,例如:
1、经济一体化业务发展的需要。为了使客户在同一经济圈(例如京津冀、长株潭等)进行ATM转账可以按照同城的模式进行收费,而不是依据银联划分的地域进行收费,需要对地域进行重新划分,来实现客户异地ATM交易手续费按照同城交易收取手续费。
2、客户的流动性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可能去不同的城市工作,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工作地点发生变化需要在几个地方长期的生活,这时候也需要给客户提供同城异地收费的功能,让客户根据工作需要设定不同城市,银行根据客户设置的城市按照同城标准收费。
3、国家经济形式变化。2017年开始“一带一路”世界经济圈,境外国家和境内国家在商业贸易的时候,银行可以挖掘客户,提供优质的银行卡服务,允许客户在不同国家参考境内方式收取ATM交易手续费。
ATM交易依据地域特点进行的传统收费方式如下:
一、境内分省内异地、跨省、同城收取手续费
1、根据交易卡号查询出发卡机构,然后从BRHM(机构表)读出发卡机构对应入网机构标识码;
2、获取入网机构标识码后检索PCTY(银联地市代码表)是否存在城市代码记录;
3、如果未获取城市代码则将城市代码转换为XX00检索PCTY是否存在县级代码记录;
4、根据该条记录对应的城市代码和省级代码与收单行上送的收单地区代码比较获取地域标记(同城、省内异地、跨省);
5、如果涉及转账交易,还需要与转入方发卡机构进行比较确定最后的地域标记。
二、境外参考余额查询、ATM取款收取手续费
根据银联上送地区代码获取3位国家代码,非中国的参考境外收取手续费。
可见,传统收费方式下境内仅仅能够按照银联划分的城市关系进行ATM分地域收费计算,对于境外所有的国家按照相同的收费方式。地域划分方式不灵活,无法按照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客户营销灵活计算手续费。
目前已有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将BRHM中不同省机构对应的银联地市代码配置成相同的银联地市代码,即实现将发卡机构对应银联地市代码强行变成另外一个城市的银联地市代码,具体实现方法为:如果想将A市与B市按照同城收费,则需要调整2个地区在BRHM中的银联地市代码为一致,这样A市银行发行的交易卡在B市发生ATM交易的时候,收单行查询出发卡机构,依据发卡机构在BRHM中配置的新的银联地市代码,A市交易卡的银联地市代码与B市收单机构的银联地市代码一致,此时系统可以实现同城收费。而对于境外的情况,目前暂时不存在解决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2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型复合式免充气轮胎
- 下一篇:胶囊充油承压式声波测井仪注油量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