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照相感光体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9334.3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7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诚亮;栗本和典;仓持和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5/043 | 分类号: | G03G5/04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赵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照相感光体 复合结构 无机粒子 粒子 导电性支撑体 电荷产生层 电荷输送层 耐磨性 带电系统 放电劣化 平均粒径 一次粒子 依次层叠 氧化锡 带电 芯材 成像 掺杂 图像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搭载辊带电系统时抑制辊带电时的放电劣化,耐磨性优异且可成像为良好的图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本发明可以由电子照相感光体达成,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在导电性支撑体上依次层叠有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最表面的层含有芯材为无机粒子且在上述无机粒子上被覆掺杂有铝的氧化锡而成的复合结构粒子,上述复合结构粒子的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0~200n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也简称为感光体)。
背景技术
作为电子照相的成像工艺中的带电方法,采用使用辊等的接触式的带电方法(以下,也称为辊带电系统)。辊带电系统与使用线等的带电方式(栅格电极带电系统)相比,能够进行低能量下的带电或均匀带电,是经常采用的带电方式。
以往,在搭载辊带电系统时,如专利文献1、2那样使紫外线固化树脂与可反应的电荷输送剂进行反应固化来尝试兼具电特性和强度。
在尝试兼具电特性和强度时,进行了大量的在最表面层进一步添加导电性粒子(导电性填料)的研究。在辊带电时的放电中,导电性填料成为放电的接地点,可成为因放电所致的劣化位置。为了减少放电时的劣化位置,可以通过添加粉体电阻值低且粒径大的导电性粒子来确保最表面层中的导电性粒子的体积的同时减少放电劣化位置。通过使用粒径大的导电性粒子(也称为大粒径导电性粒子),可得到耐磨性,但潜像的点直径容易扩散,难以得到纤细的图像。
作为使用大粒径导电性粒子的最表面层,有专利文献3中举出的例子,带电方式为栅格电极方式,能够改善耐磨性和记忆性,但没有关于潜像的清晰度的描述。此外,同样地在专利文献4中也将大粒径导电性粒子用于最表面层,但没有特别关于潜像的记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93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0993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29508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861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即,专利文献1~4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通过在最表面层使用大粒径导电性粒子,可得到耐磨性,但潜像的点直径容易扩散,难以得到纤细的图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搭载辊带电系统时可抑制辊带电时的放电劣化,耐磨性优异且可成像为良好的图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在构成感光体的最表面的层中含有在无机粒子上被覆掺杂有铝的氧化锡而成的具有规定的一次粒径的复合结构粒子,可以达成上述目的,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通过如下的构成达成。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在导电性支撑体上依次层叠有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最表面的层含有芯材为无机粒子且在上述无机粒子上被覆掺杂有铝的氧化锡而成的复合结构粒子,
上述复合结构粒子的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0~200nm。
(2)根据上述(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无机粒子为BaS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93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液分类收集装置及其分类收集方法
- 下一篇:调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