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底座及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8093.0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9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褚庆臣;石磊;吴中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 |
代理公司: | 深圳瑞天谨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40 | 代理人: | 张佳 |
地址: | 52843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底座及配置有该天线底座的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网络的发展,天线网络布置越来越广泛。图1示出了一种常用全向天线结构安装结构形式,由于一般全向天线1长高比大,天线1会被安装于金属底座2内,利用四套夹码4和螺杆5将天线底座2固定在抱杆3上。但在将天线1进行塔上安装时,由于四套夹码4位置不固定,需要反复调整所有夹码4位置才能准确完成天线1与抱杆3的相对位置固定,安装过程复杂,工序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天线底座及配置有该天线底座的天线,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天线底座,包括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上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夹码构件,每一所述第一夹码构件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有一第二夹码构件且与该第二夹码构件构成用于夹持抱杆的抱夹,各所述第一夹码构件的用于夹持抱杆的抱杆夹持部在同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第一夹码构件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承座上。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第一夹码构件均为双面夹码,具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夹码构件相对设置的抱杆夹持部和与所述支承座抵靠的底座夹持部,其中,各所述底座夹持部在同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
作为实施例之一,每一所述第一夹码构件上穿设有一U型箍,所述U型箍与对应的所述底座夹持部配合形成抱紧在所述支承座上的抱箍,所述U型箍的两螺杆段分别穿出对应的所述第一夹码构件且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螺栓组件,两所述螺杆段分别通过螺母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夹码构件锁紧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抱杆夹持部及所述底座夹持部均具有防滑齿。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第一夹码构件均为一体成型的铝型材双面夹码。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支承座上设有用于在装配各所述第一夹码构件时使各所述抱杆夹持部在同水平面上投影重合的定位机构。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固设于所述支承座上的多个水平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夹码构件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配置,各所述安装板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且各所述安装板上的定位孔在同水平面上的投影一一对应叠合,每一所述定位孔穿设有一螺纹紧固件,各所述螺纹紧固件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夹码构件螺接固定。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定位孔均为腰圆形孔且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螺栓组件的轴向。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天线,包括天线本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天线底座,所述天线本体安设于所述支承座上。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天线底座,由于各第一夹码构件是固定安装在支承座上的,即可以预先在塔下将各第一夹码构件装配在支承座上之后,再在塔上完成各第一夹码构件与第二夹码构件锁紧抱住抱杆的操作,操作简单便捷,可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及效率,可避免现有技术中需在塔上同时完成天线底座的夹码组件和抱杆的夹码组件的锁紧调整工作。通过控制各第一夹码构件的用于夹持抱杆的抱杆夹持部在同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保证各抱夹夹持抱杆后与抱杆的同轴度,即保证了支承座及天线与抱杆的轴线平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背景技术提供的现有天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夹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80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转换输出架构
- 下一篇:一种远程控制开关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