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射频隐身的分布式MIMO雷达发射信号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5625.5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7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时晨光;汪飞;李海林;周建江;夏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282 | 分类号: | G01S7/28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射频 隐身 分布式 mimo 雷达 发射 信号 优化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射频隐身的分布式MIMO雷达发射信号优化设计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相对于雷达系统的反射矩阵H,环境杂波相对于雷达系统的反射矩阵C,雷达接收机处有色噪声矩阵N;建立基于射频隐身的分布式MIMO雷达信号优化设计模型;确定最优拉格朗日乘子将代入KKT必要条件获取分布式MIMO雷达的最优发射信号得到具有射频隐身性能的分布式MIMO雷达发射信号。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射频隐身的分布式MIMO雷达发射信号优化设计方法,从实际应用出发,降低了分布式MIMO雷达系统的总发射功率,提升其射频隐身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信号优化设计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射频隐身的分布式多输入 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发射信号优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分布式MIMO雷达系统是一种新兴的有源探测技术,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科研机构的浓厚兴趣。分布式MIMO雷达系统中各阵元间距较大,可从不同角度 观测到目标,获取较大的空间分集增益,能有效降低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闪烁对系统检测性能、跟踪性能等带来的影响,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更好的目标检测性能和更加灵活的资源管理设计等优势。
通常,受雷达工作环境的影响,雷达回波信号中含有杂波、噪声和其他各种干扰信号,且对应的杂波、噪声和干扰信号是随机分布的。因此,分布式MIMO雷达系统发 射信号设计所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处理信号、杂波与噪声(干扰),从而使得雷达系统性 能最佳。
事实上,分布式MIMO雷达发射信号设计不仅受系统条件的约束,同时需要在信 号设计准则下进行。系统的约束条件是由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和硬件条件限制的,如能量 限制、带宽限制、时宽限制和恒模限制等;而发射信号设计准则与雷达的任务、工作环 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对于目标检测,通常以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Ratio,SINR)、检测概率、检测时间、信号与杂波的相关性等为设计准则;对于目标跟 踪,多是以跟踪误差、雷达接收回波与目标之间的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为 设计准则;对于目标识别,通常以目标类别间的距离测度、目标与回波间的MI、目标 冲激响应的估计误差为设计准则。因此,分布式MIMO雷达发射信号设计过程如下: 建立发射信号设计准则,并在该准则下产生最优波形,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计 算量以保证系统实时性要求。
然而,随着无源探测技术的不断革新,无源探测系统的探测和定位能力不断增强,现代战场中的分布式MIMO雷达还需要具备射频隐身能力。射频隐身技术通过控制有 源辐射系统的辐射能量、波形参数等方法,可显著降低有源辐射系统被敌方无源探测系 统截获、发现、分选、识别,以及被反辐射导弹攻击的概率,从而提高其自身及其搭载 平台的战场生存力和突防能力。上述方法虽然提出了杂波、噪声和干扰条件下雷达发射 信号优化设计的思想,但这些方法主要以最大化雷达目标检测性能和跟踪性能为目标, 均未考虑分布式MIMO雷达系统下基于射频隐身的发射信号优化设计。因此,需要研 究基于射频隐身的分布式MIMO雷达发射信号优化设计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实际应用中环境杂波与有色噪声同时存在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降低 了分布式MIMO雷达系统的总发射功率,提升其射频隐身性能的基于射频隐身的分布 式MIMO雷达发射信号优化设计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射频隐身的分布式MIMO雷达发射信号优化设计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1)获取目标相对于雷达系统的反射矩阵H,环境杂波相对于雷达系统的反射矩阵C,雷达接收机处有色噪声矩阵N;
(2)建立基于射频隐身的分布式MIMO雷达信号优化设计模型;
(3)确定最优拉格朗日乘子将代入KKT必要条件获取分布式MIMO雷达 的最优发射信号
(4)得到具有射频隐身性能的分布式MIMO雷达发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56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