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5401.4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4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进华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1/02;A61K31/1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鼻窦 中药 配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配方,涉及兽医药剂领域,该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配方中的知母和黄柏药性寒凉,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白芷、葛根、辛夷均涩寒,收敛燥湿;郁金性凉,行气祛瘀,活血止痛;芥末和桔梗解毒祛痰。配上可以消毒灭菌的麻黄素生理盐水灌入骡的胃中,可以快速治疗骡鼻窦蓄脓,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减小骡子的治疗痛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兽医药剂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骡鼻窦蓄脓是指骡子的鼻窦内蓄积脓液并不断从鼻孔流出为主证的慢性病。骡鼻窦蓄脓病初期多从一侧鼻孔流出清涕,由于鼻孔不通畅,有时喷鼻,逐渐流黏稠鼻液,日久则流脓性臭味鼻液。骡子低头时可流出较多鼻液,病程延久不愈,则额鼻骨肿胀变形,叩诊呈浊音,且有疼痛表现。现有的治疗骡鼻窦蓄脓的药剂大多比较传统,导致治疗缓慢,且治疗效果一般,让骡子治疗过程非常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配方,见效快,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减小骡子的治疗痛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该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配方包括如下原料:知母10~15g、葛根30~45g、辛夷10~15g、木香20~35g、芥末30~45g、白芷10~15g、郁金20~35g、黄柏30~45g、桔梗30~45g、麻黄素生理盐水500~800ml;该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使用时可先将知母、葛根、辛夷、木香、芥末、白芷、郁金、黄柏、桔梗按照配方选取适当质量后研磨成粉末,然后将原料粉末混入配方体积的麻黄素生理盐水后对骡进行胃管投服,1日服用1次,连续服用5日。
优选的,所述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配方包括如下原料:知母10g、葛根30g、辛夷15g、木香20g、芥末45g、白芷10g、郁金35g、黄柏30g、桔梗45g、麻黄素生理盐水500ml。
优选的,所述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配方包括如下原料:知母12g、葛根38g、辛夷13g、木香27g、芥末38g、白芷12g、郁金29g、黄柏38g、桔梗37g、麻黄素生理盐水650ml。
优选的,所述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配方包括如下原料:知母15g、葛根45g、辛夷10g、木香35g、芥末30g、白芷15g、郁金20g、黄柏45g、桔梗30g、麻黄素生理盐水800ml。
有益效果:该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配方中的知母和黄柏药性寒凉,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白芷、葛根、辛夷均涩寒,收敛燥湿;郁金性凉,行气祛瘀,活血止痛;芥末和桔梗解毒祛痰。配上可以消毒灭菌的麻黄素生理盐水灌入骡的胃中,可以快速治疗骡鼻窦蓄脓,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减小骡子的治疗痛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配方包括如下原料:知母10g、葛根30g、辛夷15g、木香20g、芥末45g、白芷10g、郁金35g、黄柏30g、桔梗45g、麻黄素生理盐水500ml。
该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使用时可先将知母、葛根、辛夷、木香、芥末、白芷、郁金、黄柏、桔梗按照配方选取适当质量后研磨成粉末,然后将原料粉末混入配方体积的麻黄素生理盐水后对骡进行胃管投服,1日服用1次,连续服用5日。
实施例2:
该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配方包括如下原料:知母12g、葛根38g、辛夷13g、木香27g、芥末38g、白芷12g、郁金29g、黄柏38g、桔梗37g、麻黄素生理盐水650ml。
该治疗骡鼻窦蓄脓的中药使用时可先将知母、葛根、辛夷、木香、芥末、白芷、郁金、黄柏、桔梗按照配方选取适当质量后研磨成粉末,然后将原料粉末混入配方体积的麻黄素生理盐水后对骡进行胃管投服,1日服用1次,连续服用5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进华,未经刘进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54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新颖的大环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