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化鱼池循环水溶氧自动调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4315.1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3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张业韡;顾川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G05D11/13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化 鱼池 循环 水溶氧 自动 调控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工业化鱼池循环水溶氧自动调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调控是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当水中的溶氧量低于鱼类呼吸需求时,往往出现浮头现象,过低时会引起窒息死亡。在工业化水产养殖系统中利用增氧手段向养殖系统供氧,从而实现鱼类或虾类的高密度养殖。
目前我国在工业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对于溶解氧的调控基本是靠机械增氧,增氧处理环节的能耗普遍偏高;利用纯氧增氧方式,也存在能源浪费情况。而低压纯氧混合装置则根据气液传质的双膜理论,通过连续、多次吸收来提高氧气的吸收效率,其纯氧利用率高、能耗低,克服了现有设备的共性问题,具有较为显著的先进性。目前我国在工业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对于溶解氧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也不高,自动控制方法主要是采用基于PID控制算法,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强,精度较低,对于非线性变化的溶解氧控制效果也不理想。
目前,国内外主要使用的纯氧混合装置有U型管、加压填充筒、锥型氧接触器、射流增氧等。Losordo等报道了U型管需要埋人地下10m以产生大约100kPa的工作压力;锥型氧接触器吸收腔的工作压力在100kPa左右。这些特点都使得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增氧处理环节的能耗偏高。
在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操作中,现有的溶解氧增氧处理环节的能耗普遍偏高,自动化控制水平偏低。系统在动态自动调节溶解氧浓度时,由于养殖水体溶氧浓度波动大,时常出现供养不足或供氧量偏大的情况,造成经济损失与能源浪费。故需要提高控制精度,进行精准调控与趋势预判、设置预警与更多智能化功能来提供养殖对象最优的生长环境,降低能耗。
发明内容
本专利基于现有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在鱼池中安装溶解氧传感器,并在氧气输入端安装数字流量计与流量控制装置,并与氧气源设备相连。在电气控制柜中安装数据采集与控制模块,通过模块把采集到的溶解氧和温度等参数传输给软件控制设备,通过控制程序进行分析处理,发布命令给流量控制装置进行调节。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工业化鱼池循环水溶氧自动调控系统,包括:
氧气源;
流量控制装置,与所述氧气源相连,用于调整所述氧气源的输出流量;
低压纯氧混合装置,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相连,所述低压纯氧混合装置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低压纯氧混合装置将氧气与水混合后,将溶氧的水通过出水口排出;
数字流量计,设置在流量控制装置和低压纯氧混合装置之间,用于实时反馈氧气源的输出流量;
溶解氧传感器,设置在鱼池中,用于实时监测水中的溶氧量;
动态输出控制系统,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溶解氧传感器以及流量控制装置相连,所述动态输出控制系统以建立的溶解氧变化曲线为调控算法模型,动态输出控制系统内置的控制程序根据氧气源输出流量、水中的溶氧量以及输入的鱼池水体量、鱼池循环量以及设定的溶氧值进行数据分析与趋势预判,并发出相应指令来控制流量控制装置,从而调节进入低压溶氧装置的纯氧流量,使得鱼池中的溶解氧含量维持在设定的范围内,实现养殖水体溶解氧的精准调控。
进一步的,在鱼池中养鱼之前,先进行增氧环节的预实验,在环境相似的条件下,进行不同浓度的氧气进气量梯度实验,从而获得溶解氧浓度变化曲线作为溶解氧变化曲线。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调控系统还包括预警装置,与所述动态输出控制系统相连,所述动态输出控制系统感应到溶解氧浓度有异常变化时,发送指令至预警装置进行报警。
进一步的,动态输出控制系统内置的控制程序预设有氧气源的最低输出流量,若数字流量计的反馈氧气源输出流量低于最低输出流量,动态输出控制系统发送指令至预警装置进行报警。
进一步的,低压纯氧混合装置的进水口设置有水处理装置,鱼池中的水经过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后进入所述低压纯氧混合装置。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工业化鱼池循环水溶氧自动调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进行增氧环节的预实验,在环境相似的条件下,进行不同浓度的氧气进气量梯度实验,获得溶解氧浓度变化曲线作为溶解氧变化曲线;
步骤S2、输入鱼池水体量及循环量;
步骤S3、输入设定的溶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43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