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线检测预警灭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2253.0 | 申请日: | 2017-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9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龙文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文凯 |
主分类号: | A62C31/03 | 分类号: | A62C31/03;A62C37/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检测 预警 灭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红外线检测预警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火灾的预警及控制大多采用烟雾检测,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监控和处理,火源开始燃烧时产生的烟雾较少,并且加上室内通风的话烟雾大多随着空气吹出室外,无法及时处罚烟雾报警器,从而无法实现在火源较小时就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容易造成火灾的险情扩大,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保护人身及财产安全成了重中之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红外线检测预警灭火装置,底座上方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上方与挡块面接触,解决了滑动杆上下滑动的问题;圆柱套底部设置有第二齿轮,解决了圆柱套的转动及定位问题;固定套上方设置有电动机,解决了圆柱套转动的动力问题;圆柱套上设置有喷射头,解决水流喷出后的灭火问题;圆柱套中部连接有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解决火源较大时的喷洒问题;密封柱与圆柱套滑动连接,解决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的开闭问题;密封柱上方与弹簧面接触,解决弹簧上下移动自动控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连接有滑动装置;滑动装置上方连接有喷洒调控装置;底座左侧设置红外感应摄像头;底座中部设置有进水孔;滑动装置包括固定套、滑动杆、密封圈和液压缸;固定套底部与底座焊接;固定套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固定套上方卡接有密封圈;滑动杆底部设置有挡环;滑动杆下方与第一通孔滑动连接;滑动杆上方右侧设置有挡块;挡块左侧在滑动杆上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轴上键连接有第一齿轮;液压缸底部与底座采用螺钉连接;液压缸顶部与挡块采用面接触;喷洒调控装置包括圆柱套、第一喷头、弹簧、密封柱和支架;圆柱套底部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上方在圆柱套上设置有喷射头;圆柱套中部均匀连接有第一喷头;第一喷头上下方在圆柱套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喷头;圆柱套内壁上下方对称设置有限位环;密封柱与圆柱套滑动连接;密封柱顶部设置有导杆;密封柱底部与限位环采用面接触;支架下方与圆柱套采用焊接;支架中部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导杆滑动连接;弹簧一端与密封柱面接触;弹簧另一端与支架顶部面接触;弹簧与导杆套接;密封圈直径小于第一通孔直径;喷射头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直径为10~15毫米;上方第二喷头方向为斜向上;下方第二喷头方向为斜向下;第二喷头与轴线夹角为80度;第一喷头的孔直径小于第二喷头的孔直径。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密封圈直径小于第一通孔直径。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喷射头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直径为10~15毫米。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上方第二喷头方向为斜向上;下方第二喷头方向为斜向下;第二喷头与轴线夹角为80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喷头的孔直径小于第二喷头的孔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密封圈直径小于第一通孔直径,能够有效保证对固定套与滑动杆的密封连接,防止漏水的情况出现;2、喷射头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能够实现对固定点位的喷洒灭火,防止对室内其他东西造成损坏;3、第二喷头与轴线夹角为80度,在出现大规模火情后,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喷洒灭火,对火源进行有效控制;4、第一喷头的孔直径小于第二喷头的孔直径,通过孔的直径不同,能够控制水流的喷射距离,从而实现在喷洒时形成面状的喷水面;5、自动化控制监控,有效防止火源的诞生和扩散,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红外线检测预警灭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红外线检测预警灭火装置的滑动装置内部视图。
图3为红外线检测预警灭火装置的喷洒调控装置内部视图。
图4为红外线检测预警灭火装置的喷洒调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红外线检测预警灭火装置的局部视图。
图中:1、底座;2、滑动装置;3、喷洒调控装置;4、支架;101、红外感应摄像头;102、进水孔;201、固定套;202、滑动杆;203、密封圈;204、液压缸;205、第一通孔;206、挡环;207、挡块;208、电动机;209、第一齿轮;301、圆柱套;302、第一喷头;303、弹簧;304、密封柱;305、第二齿轮;306、喷射头;307、第二喷头;308、限位环;309、导杆;401、第三通孔;40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文凯,未经龙文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22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