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智能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1002.0 | 申请日: | 2017-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3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郑燕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安市中研中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5/02;B66B1/34;F24F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2 福建省泉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无线通讯模块 便携式终端 监管中心 电梯控制系统 智能监控系统 电梯通讯 安全运行模式 控制器输出端 控制器输入端 数据储存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 无线通讯网络 五方对讲系统 信息采集模块 使用安全性 输出端连接 输入端连接 电梯数据 电梯系统 模块控制 数据对比 语音安抚 运行状况 控制器 传感器 释热 发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智能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电梯、电梯控制系统、控制监管中心和便携式终端,所述电梯包括电梯通讯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储存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分别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和控制监管中心、便携式终端相连,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信息采集模块、五方对讲系统和语音安抚装置,所述控制器输入端与人体释热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LED照明灯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在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电梯的运行状况实时发送到控制监管中心和便携式终端,并且当电梯在进行数据对比发现电梯数据异常时,还能通过电梯通讯模块控制电梯系统,迫使电梯进入安全运行模式,使电梯的使用安全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控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智能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度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
目前,电梯内通常配备有监控系统。在电梯发生故障且电梯内有人存在时,由于电梯门不能正常开启,导致电梯内密闭不通风,再加上人的呼吸作用,致使电梯内的氧气浓度过低,会使人不适。
然而,目前现有的电梯监控系统,在电梯内氧气浓度过低时,不能自动增加电梯内的氧气浓度,从而不能给电梯内的人员保证合格的氧气环境,人性化较弱。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梯智能监控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梯智能监控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梯智能监控系统,包括电梯、电梯控制系统、控制监管中心和便携式终端,所述电梯包括电梯通讯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储存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分别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和控制监管中心、便携式终端相连,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信息采集模块、五方对讲系统和语音安抚装置,所述控制器输入端与人体释热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LED照明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入端通过A/D转换器与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存储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模块通过通讯线和电梯中的电梯通讯模块相连,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用于采集电梯轿厢故障信息和机房故障信息的红外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继电器与富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且控制器的另外三个输出端分别与蜂鸣报警器、无线路由器以及应急照明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且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还分别与信息采集模块、应急照明灯以及LED照明灯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梯控制系统还包括与信息采集模块相连的外招电脑板、门机电脑板、主变频器电脑板和各个电梯辅助电脑板。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还包括重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以及氧气浓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讯网络为GSM、3G、4G或WIFI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采用可编程控制器,且控制器外设有多个接线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市电电网、蓄电池、变压器以及稳压器,且市电电网的输出端通过变压器与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通过变压器与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信息采集模块、控制器、LED照明灯以及应急照明灯的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安市中研中医药有限公司,未经南安市中研中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1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