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控水产养殖动物气单胞菌出血病的减毒活疫苗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8001.2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8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刚;杨雅麟;冉超;高辰辰;张震;解明旭;何夙旭;张进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A61K39/02;A61P31/04;A61P7/0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何叶喧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养殖 动物 气单胞菌 出血病 减毒活 疫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控水产养殖动物气单胞菌出血病的减毒活疫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菌,是将维氏气单胞菌中的气溶素基因敲除得到的。所述重组菌可以用于制备水产动物维氏气单胞菌疫苗和/或嗜水气单胞菌疫苗和/或气单胞菌疫苗和/或出血病疫苗。本发明采用无抗生素标记敲除关键毒力因子技术构建的口服或浸浴减毒活疫苗可以在保留免疫抗原性的同时降低病原菌的致病性,免疫保护效果显著,增强天然免疫系统反应和细胞免疫,增强抵抗其它病原菌的感染能力,同时大大减少免疫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控水产养殖动物气单胞菌出血病的减毒活疫苗。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生产国家,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60%以上。随着水产养殖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日益集约化和商业化,疾病暴发已经成为鱼类养殖业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出血病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据估计,鱼类疾病爆发每年在全球水产养殖业中造成大约数十亿美元的经济。例如,由气单胞菌(Aeromonas spp.)引起的运动性气单胞菌败血症(MAS)的爆发,通常导致全球水产养殖中鱼类的高死亡率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过去几十年中,抗生素是作为水产养殖中鱼类疾病的治理与控制以及促进鱼类生长的传统策略。然而,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以及动物产品中抗生素的残留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中的禁用已势在必行。目前除使用抗生素外,灭活疫苗是气单胞菌所引起的出血病的主要防止方法,但灭活疫苗对抗原的破坏对导致免疫反应不稳定、缺少免疫原性作用时间不持久。因此开发病原菌疫苗将是防治气单胞菌出血病的重要无抗防治方法之一。
目前对细菌性败血症的疫苗防治由于前期对致病机理不明,导致主要是集中在肠道/鳃屏障破坏后趁虚而入的感染细菌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方面的研制上,而关于破坏宿主物理屏障的关键细菌维氏气单胞菌疫苗的开发报道很少,主要包括传统的高毒力菌株的灭活疫苗,此外还报道了维氏气单胞菌菌蜕以及引入特异性适体肽的维氏气单胞菌疫苗,且多数是以注射的方式进行免疫,存在以下缺陷:1)灭活过程导致部分或完全丧失保护性抗原,只能引起不稳定或者水平低下的免疫应答反应,甚至不能激发正确免疫反应及引发副作用等;2)维氏气单胞菌菌蜕存在生产产量低,裂解基因存在毒性的缺点;3)特异性适体肽的维氏气单胞菌疫苗无法避免自身毒力基因表达致病的缺点,4)鱼类注射免疫存在工作量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控水产养殖动物气单胞菌出血病的减毒活疫苗。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重组菌,是将维氏气单胞菌中的气溶素基因敲除得到的。
所述气溶素基因为编码气溶素蛋白的基因。
所述气溶素蛋白如下(1)或(2):
(1)由序列表中序列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2)将序列表中序列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功能的由序列6衍生的蛋白质。
所述气溶素基因为如下(a1)或(a2)或(a3)或(a4):
(a1)序列表的序列5所示的DNA分子;
(a2)编码区如序列表的序列5所示的DNA分子;
(a3)在严格条件下与(a1)或(a2)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的DNA分子;
(a4)与(a1)或(a2)或(a3)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的DNA分子。
所述敲除为敲除整个开放阅读框或敲除部分基因区段。
所述敲除具体可为将维氏气单胞菌基因组DNA中序列表的序列5自5’端第91至1381位敲除。
所述敲除是通过同源重组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80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