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垂直地震剖面观测系统炮检点分布范围动态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1392.5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2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黎书琴;李亚林;何光明;罗仕迁;耿春;罗文;蔡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谭昌驰;张敏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地震 剖面 观测 系统 检点 分布 范围 动态 设计 方法 | ||
根据井点坐标,获取一条显示井轨迹的剖面;根据目的层位置,设定目的层参数;确定检波点初始最小沉降深度和初始最大沉降深度;在所述初始最小沉降深度和所述初始最大沉降深度之间滑动检波点;获得观测系统参数。本发明能够从VSP采集设计的源头实现对检波器沉降深度和偏移距两大参数的动态设计;能够完成对勘探参数的灵活、快速确定;还可完成对参数结果的直观、动态显示。此外,本发明实现了在确定了勘探目标层位的前提下指导观测系统的建立,为提高VSP观测系统的初始设计效率提供了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垂直地震剖面观测系统优化设计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能够更直观、动态地显示垂直地震剖面观测系统设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垂直地震剖面(VSP)勘探在高分辨率和各向异性信息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地提高勘探精度。近20多年来,为了适应垂直地震剖面勘探装备的研制,有关垂直地震剖面的地球物理技术和计算技术也不断进步,这推动了垂直地震剖面勘探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复杂构造地区的油气勘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垂直地震剖面采集是其勘探的基础,野外采集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勘探效果,而采集参数的准确设计是资料采集成功的关键。垂直地震剖面勘探采集包括以下几个观测参数的确定:检波器的沉降深度、炮间距、偏移距和道间距,其中检波器的沉降深度以及偏移距这两个参数是需要最初确定的,通常的确定方式是根据“经验公式”以及“经验值”相结合的方式。当垂直地震剖面勘探的目的层深度和位置已知时,具体的方式是根据反射原理,固定检波器的沉降深度计算偏移距或者固定偏移距计算检波器的沉降深度。如果需要改变目的层的位置或者修改检波器的沉降深度,就需要进行重新计算,不仅计算麻烦而且显示也不直观。一直以来都缺乏适当的方法和装置来对垂直地震剖面检波器沉降深度和偏移距这两个参数进行更直观、动态的设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项。例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更直观、动态地显示垂直地震剖面观测系统的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垂直地震剖面观测系统炮检点分布范围动态设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井点坐标,获取一条显示井轨迹的剖面;根据目的层位置,设定目的层参数;确定检波点(在本发明中也可称为检波器)初始最小沉降深度和初始最大沉降深度;在所述初始最小沉降深度和所述初始最大沉降深度之间滑动检波点,根据目的层位置和检波器性能,分析得到检波点最小沉降深度和最大沉降深度,所述最小沉降深度值大于所述初始最小沉降深度值,所述最大沉降深度值小于初始最大沉降深度值;根据所述最小沉降深度和所述目的层位置和炮检点反射理论,计算出左边最小井源距、右边最小井源距、左边最小入射角、右边最小入射角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所述最大沉降深度和所述目的层位置和炮检点反射理论,计算出左边最大井源距、右边最大井源距、左边最大入射角、右边最大入射角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所述目的层参数计算出目的层深度和目的层倾角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最小沉降深度、最大沉降深度、左边最小井源距、右边最小井源距、左边最小入射角、右边最小入射角、左边最大井源距、右边最大井源距、左边最大入射角、右边最大入射角、目的层深度、目的层倾角称为观测系统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井轨迹的剖面可以仅显示井轨迹。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目的层参数可包括开始偏移、结束偏移、开始深度和结束深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初始最小沉降深度可以为投影井轨迹的最小深度值,所述初始最大沉降深度可以为投影井轨迹的最大深度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获得观测系统参数的步骤之后的动态显示步骤。此外,所述动态显示步骤的显示内容可包括井轨迹、目标层、射线路径、检波点沉降位置、地表设置震源位置和所述观测系统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13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显示屏幕状态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