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及访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9898.2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7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楠;魏进武;刘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10/60 | 分类号: | G16H10/60;G16H70/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 代理人: | 柴亮,张天舒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医疗 数据管理 系统 访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及访问方法。
背景技术
医疗机构始终面临着无法跨平台安全共享数据问题,一方面数据分散,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的信息系统形成数据孤岛,难以实现以居民为中心的统一视图,同时,数据不完整,如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人和高危人群的合理膳食、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等多方面管理和干预的日常健康数据都尚未被数字化,或是零散的分布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厂商的系统中;另一方面源于产业供应链较长,从上游到下游,数据信息经过的环节较多,难以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投入足够的检查与管理力量。缺乏数据安全保障、隐私保护以及数据所有权等规范机制,个人和数据拥有者不愿主动开放共享。过去的十年里,医疗保健行业经历了数次重大的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损失了数百万消费者数据和敏感客户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医疗信息共享的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及访问方法。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
用户管理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所发送的申请信息,生成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并反馈给用户;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区块链;其中,所述区块链包括通信连接的多个医疗数据存储节点;当病患就医时,将用户对病患的诊断结果、治疗方案,以及该病患的ID,存储到区块链上相应的医疗数据存储节点中;
权限管理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申请信息,为该用户分配对区块链中的医疗数据存储节点的访问权限;
共识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用户所输入的病患的ID,在区块链中将与该病患的ID对应的病患的诊断结果、治疗方案调出。
优选的是,每个所述医疗数据存储节点还包括:自身的ID、与其连接的医疗数据存储节点的ID和哈希值、时间戳。
优选的是,所述用户管理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用户的申请信息,生成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并采用映射表的方式将用户的账号和密码进行存储,并反馈给用户。
优选的是,所述共识管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用户所输入的病患的ID,通过透明数学算法,在区块链中将与该病患的ID对应的病患的诊断结果、治疗方案调出。
优选的是,所述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还包括:网络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区块链上各医疗数据存储节点通过P2P协议,进行通信连接。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的访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注册过程:接收用户所发送的申请信息,生成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并反馈给用户;
权限分配过程:根据用户的申请信息,为该用户分配对区块链中的医疗数据存储节点的访问权限;
医疗数据的记录过程:当病患就医时,将用户对病患的诊断结果、治疗方案,以及该病患的ID,存储到区块链上相应的医疗数据存储节点中;
医疗数据的查询过程:根据接收到用户所输入的病患的ID,在区块链中将与该病患的ID对应的病患的诊断结果、治疗方案调出。
优选的是,所述注册过程具体包括:
接收用户的申请信息,生成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并采用映射表的方式将用户的账号和密码进行存储,并反馈给用户。
优选的是,所述医疗数据的查询过程具体包括
根据接收到用户所输入的病患的ID,通过透明数学算法,在区块链中将与该病患的ID对应的病患的诊断结果、治疗方案调出。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医疗健康数据联盟链在建立、查询、共享等过程中设计到的参与方,具有存储、维护医疗健康数据联盟链,监督区块链记录的正确性;发起查询,获取病患就医记录以及查阅脱敏医疗数据等功能。该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促进了医疗大数据的流通共享,有力推进医疗大数据多方的互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的访问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98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