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分析装置和气体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7904.0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0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横田佳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周善来;李雪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分析 气体分析装置 修正系数 修正 浓度修正部 测量试样 试样气体 校准气体 存储部 校准 测量 存储 | ||
本发明提供气体分析装置和气体分析方法,即使在作为共存成分的第二气体成分的浓度时刻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实时地修正第二气体对第一气体的影响。所述气体分析装置包括:第一气体分析部(2),测量试样气体所含的第一气体成分的浓度;第二气体分析部(3),测量所述试样气体所含的第二气体成分的浓度;修正系数存储部(41),存储用于修正第二气体对第一气体的影响的修正系数;以及浓度修正部(43),根据修正系数、用于第一气体分析部(2)的校准的校准气体的第二气体成分的浓度和通过第二气体分析部(3)得到的第二气体成分的浓度,修正通过第一气体分析部(2)得到的第一气体成分的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修正气体的共存影响和干扰影响等影响的气体分析装置和气体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对例如内燃机的排气等试样气体所含的测量对象成分的浓度进行测量的气体分析装置,有使用红外吸收法的装置。
在使用所述红外吸收法对测量对象成分(例如一氧化碳(CO))的浓度进行测量的情况下,与所述测量对象成分一起共存在试样气体中的其它气体成分(例如二氧化碳(CO2))会施加共存影响已被公众所知。
测量对象成分的红外线的吸收光谱由于共存成分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发生波数移动,其线的宽度变宽,因此变化为宽幅的形状(展宽现象),由此产生所述共存影响。
以往,作为将所述共存影响除去的气体分析装置,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气体分析装置。该气体分析装置在校准时,使用实际试样中的共存成分的平均浓度决定灵敏度调整系数来进行校准。
可是,该气体分析装置在校准时,由于使用实际试样中的共存成分的平均浓度决定灵敏度调整系数来进行校准,所以在对共存成分的浓度与校准时不同的气体进行测量的情况下,会产生共存影响导致的误差。此外,在共存成分浓度时刻变化的测量中,也不能正确地排除共存成分的共存影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356589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所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气体分析装置和气体分析方法,即使在作为共存成分的第二气体成分的浓度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时地高精度地修正第二气体成分对第一气体成分的影响。
即,本发明的气体分析装置,其包括:第一气体分析部,测量试样气体所含的第一气体成分的浓度;第二气体分析部,测量所述试样气体所含的第二气体成分的浓度;修正系数存储部,存储用于修正所述第二气体对所述第一气体的影响的修正系数;以及浓度修正部,根据所述修正系数、用于所述第一气体分析部的校准的校准气体的第二气体成分的浓度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气体分析部得到的第二气体成分的浓度,对通过所述第一气体分析部得到的第一气体成分的浓度进行修正。
此外,本发明的气体分析方法,其使用第一气体分析部和第二气体分析部,所述第一气体分析部测量试样气体所含的第一气体成分的浓度,所述第二气体分析部测量所述试样气体所含的第二气体成分的浓度,根据用于修正所述第二气体对所述第一气体的影响的修正系数、用于所述第一气体分析部的校准的校准气体的第二气体成分的浓度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气体分析部得到的第二气体成分的浓度,对通过所述第一气体分析部得到的第一气体成分的浓度进行修正。
按照所述的构成,由于根据修正系数、用于第一气体分析部的校准的校准气体的第二气体成分的浓度以及通过第二气体分析部得到的第二气体成分的浓度,对通过第一气体分析部得到的第一气体成分的浓度进行修正,所以即使在作为共存成分的第二气体成分的浓度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时地高精度地修正第二气体成分对第一气体成分的影响。此外,即使在作为第一气体分析部的校准气体使用了至少包含第一气体成分和第二气体成分的混合气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时地高精度地修正第二气体成分对第一气体成分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7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COD监测仪
- 下一篇:用于晒红烟化学成分分析的多元校正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