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泵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1390.8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6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悦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林贝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科林贝思(广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7/003;F24F8/108;F24F3/14;F24F3/147;F24F5/00;F24F13/28;F24F11/65;F24F110/20;F24F110/70;F24F110/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宏创有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37 | 代理人: | 张海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风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热泵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新风系统包括:外壳(401)以及设置在外壳(401)内的热泵系统、室外新风引入系统、室内空气排出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外壳(401)被带有第三风阀(403)的中间隔板(402)分隔出室外新风流通通道和室内空气排风通道,室外新风流通通道对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室外新风引入口(404)、新风出口(405),室内空气排风通道对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室外出风口(406)、室内排风口(407);
所述室外新风引入系统设置在室外新风流通通道内,室内空气排出系统设置在室内空气排风通道内,热泵系统的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和部分换热器(113)设置在室内空气排风通道内,并且位于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机(302)与室外出风口(406)之间,热泵系统的另外一部分换热器(123、131)设置在室外新风流通通道内,并且位于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机(203)与室外新风引入口(404)之间;
所述控制系统通过采集和处理室外新风引入口(404)处的温度数据和室内排风口(407)处的湿度数据、CO2浓度数据对中间隔板(402)上的第三风阀(403)、热泵系统、室外新风引入系统和室内空气排出系统进行控制;
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01)、四通阀(102)、电磁阀(111、121)、换热器(113、123、131)、节流阀(114、125)、若干连接管(103、110、112、115、120、122、124、126、130、132)和回气管(133),其中,四通阀(102)的d口通过连接管与压缩机(101)连接,s口通过回气管(133)与压缩机(101)连接,c口与一根连接管(103)连接,该根连接管(103)在末端分成两个支路,每个支路上都依次设置有电磁阀(111、121)、换热器(113、123)和节流阀(114、125),第一个支路设置在室内空气排风通道中,第二个支路的电磁阀(121)设置在室内空气排风通道中,第二个支路换热器(123)和节流阀(125)设置在室外新风流通通道中,两个支路汇合后与位于第二个支路换热器(123)上游的第三个换热器(131)连接,第三个换热器(131)通过连接管(132)与四通阀(102)的e口连接;
第一风阀(201)、第一过滤网(202)、第一风机(203)和净化组合单元(204),其中,第一风阀(201)和第一过滤网(202)设置在室外新风引入口(404)处,并且第一过滤网(202)位于里侧,第一风机(203)和净化组合单元(204)设置在新风出口(405)处,并且第一风机(203)位于里侧;
第二风阀(301)、第二风机(302)和第二过滤网(303),其中,第二风阀(301)设置在室外出风口(406)处,第二风机(302)和第二过滤网(303)设置在室内排风口(407)处,并且第二风机(302)位于里侧;
控制器(501)、温度传感器(502)、CO2传感器(503)和湿度传感器(504),其中,温度传感器(502)设置在室外新风引入口(404)处,CO2传感器(503)和湿度传感器(504)设置在室内排风口(407)处,温度传感器(502)、CO2传感器(503)和湿度传感器(504)均与控制器(501)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501)布置在室内空气排风通道内;
热泵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开机;
Step2:通过室内排风口(407)处的湿度传感器(504)检测室内相对湿度RH_Test,如果RH_TestRH_Set则转Step10;如果RH_Test≤RH_Set,则转Step3,RH_Set为室内相对舒适湿度;
Step3:通过室内排风口(407)处的CO2传感器(503)检测室内CO2的浓度CO2_Test,如果CO2_TestCO2_Set,则转Step5;如果CO2_Test≤CO2_Set,则转Step4,CO2_Set为室内相对舒适的CO2浓度;
Step4:热泵系统不工作,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阀(201)、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阀(301)关闭,中间隔板(402)上的第三风阀(403)开启,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机(203)和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机(302)开启工作,整个热泵新风系统工作在内循环空气净化模式之后转Step9;
Step5:通过室外新风引入口(404)处的温度传感器502检测室外新风温度Tfa_Test,如果Tfa_TestTfa_SetH,则转Step6;如果Tfa_SetLTfa_Test≤Tfa_SetH,则转Step7;如果Tfa_Test≤Tfa_SetL,则转Step8,Tfa_SetH为室外新风温度最高设定值,Tfa_SetL为室外新风温度最低设定值;
Step6:热泵系统按照新风侧制冷模式工作,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阀(201)、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阀(301)打开,中间隔板(402)上的第三风阀(403)关闭,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机(203)和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机(302)开启工作,之后转Step9;
Step7:热泵系统不工作,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阀(201)、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阀(301)打开,中间隔板(402)上的第三风阀(403)关闭,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机(203)和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机(302)开启,之后转Step9;
Step8:热泵系统按照新风侧制热模式工作,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阀(201),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阀(301)打开,中间隔板(402)上的第三风阀(403)关闭,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机(203)和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机(302)开启,之后转Step9;
Step9:控制系统的控制器(501)接收热泵新风系统的开停机指令,如果没有接到停机指令,则转Step2;如果接到停机指令,则热泵新风系统停机;
Step10:通过室内排风口(407)处的CO2传感器(503)检测室内CO2的浓度CO2_Test,如果CO2_TestCO2_Set,则转Step12;如果CO2_Test≤CO2_Set,则转Step11;
Step11:热泵系统按照新风侧内循环除湿模式工作,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阀(201)、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阀(301)关闭,中间隔板(402)上的第三风阀(403)开启,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机(203)和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机(302)开启工作,室内空气按照内循环进行工作,经所述第三个换热器(131)除湿后的空气经第二个支路换热器(123)加热升温,之后转Step9;
Step12:通过室外新风引入口(404)处的温度传感器(502)检测室外新风温度Tfa_Test,如果Tfa_TestTfa_SetH,则转Step13;如果Tfa_SetLTfa_Test≤Tfa_SetH,则转Step14;如果Tfa_Test≤Tfa_SetL,则转Step15;
Step13:热泵系统按照新风侧除湿+无热回收模式工作,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阀(201)、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阀(301)打开,中间隔板(402)上的第三风阀(403)关闭,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机(203)和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机(302)开启工作,经第三个换热器(131)除湿降温后的新风经净化后输送到室内,除湿产生的热量通过在室内空气排风通道的换热器(113)带到室外,之后转Step9;
Step14:热泵系统按照新风侧除湿+部分热回收模式工作,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阀(201)、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阀(301)打开,中间隔板(402)上的第三风阀(403)关闭,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机(203)和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机(302)开启工作,经第三个换热器(131)除湿降温后的新风经第二个支路换热器(123)加热升温并经净化后输送到室内,除湿产生的部分热量通过在室内空气排风通道的第三个换热器(113)带到室外,另一部分热量经过第二个支路换热器(123)传递给输送到室内的新风,之后转Step9;
Step15:热泵系统按照新风侧除湿+全热回收模式工作,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阀(201)、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阀(301)打开,中间隔板(402)上的第三风阀(403)关闭,室外新风引入系统的第一风机(203)和室内空气排出系统的第二风机(302)开启工作,经第三个换热器(131)除湿降温后的新风经第二个支路换热器(123)加热升温并经净化后输送到室内,除湿产生的热量经过第二个支路换热器(123)传递给输送到室内的新风,之后转Step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林贝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科林贝思(广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科林贝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科林贝思(广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139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新风系统
- 下一篇:鳗鱼分选系统及其使用方法